分享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策略归纳总结

 缤纷生活 2012-11-14

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策略归纳总结

现代文阅读,几乎成为教师、学生最棘手的事了,尤其是记叙文阅读几乎无章可循,令大家束手无策,面对中考似乎只能尽人力听天命,以题海战术为手段聊以自慰。其实,面对试题,我们并非只能坐以待毙,只要开动脑筋,认真研究,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应试能力也就越强。

切记:现代文阅读部分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找准答题角度是关键。

(一)记叙文阅读

考点一:叙事线索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策:
  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小说中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孔乙己》《故乡》、《背影》)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小橘灯——含义深刻、象征意义)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荔枝蜜》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⑥以题目为线索(《皇帝的新装》)
  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外貌)、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这些方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考点之三:表现手法
  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之五、结构层次
  考查1、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2、概括层意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考点之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
  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对策: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考查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考点之七、语言赏析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考点之八、结构和思路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对策:这类题目更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试中使用率比较高的题型。做这种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思考顺序:概括的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案——怎样概括。   

考点之九、分析情节、结构内容、概括段意:

记叙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以起因、经过、结果为依据),小说注意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散文注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善于抓线索。

答题技巧:

A参照题目: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两部分内容。

B抓住线索:例《背影》开头设疑(点背影)——中间叙事(引背影)——望父买橘(写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C抓核心人物:例《小橘灯》初遇小姑娘——看望小姑娘——怀念小姑娘

《藤野先生》 1)遇藤野前(在东京) 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  3)别后怀念

D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例:《鲁提辖……》在酒楼上——客店里——郑屠肉铺前  《从百草园……》(空间顺序)

E写景散文注意画面的分割:例:《春》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F其他:

a善于抓住中心句和总括句。

b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c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例《从百草园……》第9段是过渡段,自然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d概括段意时可参照标点,分层归纳,摘要综合;

e可摘引原文回答。

考点之十、考察主旨:

涉及两种题型:

1)归纳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例《一面》通过写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

B抓住文中议论抒情句(例:《一面》结尾“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就可以作为总结中心的参照)(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中心就是最后一段议论抒情的文字)

C掌握常用句式:“通过写……歌颂、批判了、或揭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皇帝的新装》文章通过写一个穷奢极欲、昏庸虚伪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并讽刺了封建统治者奢侈、昏庸、愚蠢、虚伪的丑恶本质。)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

考点之十一.标题考查。
  类型1、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
  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类型2、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
  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  

考点之十二.知识拓展题
  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如:本人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你还能举出哪些?
  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
  类型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语、对联体现主旨
  对策:掌握广告、宣传语、对联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主旨而定。
  类型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对策: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如《词典的故事》(2006年广东),可以从现代人、贫苦儿童、女营业员等角度去谈体会。
  类型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策: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

(二)说明文阅读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加内容)

(例:《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摹状貌)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考点之五、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之六、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抓过渡段,抓住了这个过渡段,文章前后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考点之七、概括信息

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之八、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考点之九、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之十、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考点之十一中心句
  类型1、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之十二、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 前苏联(俄国)作家

2、主要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4、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