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金瓶梅》是《红楼梦》之祖?

 杂货店伙计 2012-11-15

 

 

 

 

为何说《金瓶梅》是《红楼梦》之祖?

 

 

 

 

    在文学界一直有种说法,认为《金瓶梅》是《红楼梦》的始祖。笔者对此说法很感兴趣,也在空暇之余,把二者拿来进行一番比较,确实发现它们有不少共同点。

 

一般说,文学创作是有个借鉴学习继承的问题,但若说某书是他书的始祖,只是凭借共同点,似乎不够,于是我想在翻阅相关文章,参考有关点评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一,从作品的创作时间看,《金瓶梅》早于《红楼梦》若干年,使此说有了可能。

 

    据金学研究成果,《金瓶梅》成书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先是抄写流传,到万历45年(1617年)年刊印《金瓶梅词话》。现存《金瓶梅词话》是最早刊本。后来,在崇祯年间刊印了《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在清康熙34年(1695年),张竹坡评点刊印了《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据说,清康熙47年(1708年),满族文臣和素将《金瓶梅》译成满文刊印(笔者未见过此版本)。

 

    而《红楼梦》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它的成书晚于《金瓶梅》问世200多年,使得其作者群有机会有可能借鉴《金瓶梅》的写作艺术和创作技巧。

 

 

    其二,从文人的点评记载看,《金瓶梅》确实影响了《红楼梦》创作。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关于《金瓶梅》影响《红楼梦》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脱胎于《金瓶梅》之说”(诸联《红楼梦评》),有“是《金瓶梅》之倒影”(曼殊《小说丛话》),有“《红楼》全从《金瓶》化出”(阚铎《红楼梦抉微》),还有《红楼梦》是“暗金瓶梅”之说等等。但这些说法,都迟于脂砚斋的点评。脂砚斋在《红楼梦》甲戌本、庚辰本第十三回有一条眉批:“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阃奥。”可见,他是指出《红楼梦》受到《金瓶梅》的影响的第一人。

 

 

    其三,从两书的写作特点看,《红楼梦》中蕴含了《金瓶梅》的影子。

 

    我们只要认真地通读过这两本书,就会有一种彼此很贴近、很相似的感觉,显然后者蕴含了前者的影子,在继承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这种感觉和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到:

 

  一是创作视角的选定上。可以说,《金瓶梅》是我国文学史上以家庭为题材的开山之作,它通过写西门庆这个商人家庭的兴衰经过,上联朝廷官府,下联市民社会各个阶层,反映天下事、国家事、社会事。无独有偶,《红楼梦》也是以贵族家庭的兴衰为主轴,看似不经意中反映了清帝国下贵族的生活纪实。

 

    二是刻画人物的重点上。《金瓶梅》与《红楼梦》都以大量的笔触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种做法,既是对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男尊女卑习俗的反叛,更是赋予了女性形象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即便是《金瓶梅》以写恶为主,但对女性依旧是不忘写美。如兰陵笑笑生写潘金莲的恶的时候也写了她有美好的一面。而《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故而,笔者很赞同有专家指出的观点,“潘金莲形象给王熙凤形象塑造提供了经验,王熙凤形象里面有潘金莲的影子。这两部书共同打破了过去小说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单一写法。”

 

    三是创作语言的使用上。我们知道,《金瓶梅》以鲁地方言为基础,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俗语、歇后语、市语,把人物对话写得有独特性格,人物各有各的声口。同样,《红楼梦》中也有大量的方言土语,尽管其中到底是以哪里的方言为主,红学界尚在争论不休,但以方言来创作是肯定的了。这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巧合吧?

 

    四是作品内容的把握上。在人生中感情与性爱是密不可分的两大部分,又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金瓶梅》主要写成年人的性爱,《红楼梦》侧重写少年男女的恋情。前者描写有些赤裸裸,后者刻画则“怀抱琵琶半遮面”。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以情为上,不再以欲为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情重于性,这不啻是一种回归一种深化一种升华。

 

    五是小说结尾的设计上。在《金瓶梅》问世前,大多数故事都是以大团圆为结局,以喜剧形式收场,而《金瓶梅》和《红楼梦》都属另辟蹊径以悲剧落幕,这般写作方法回味悠长意味深远。

 

    《红楼梦》在《金瓶梅》的基础上,还有许多继承和发展,还有许多借鉴和发扬,就不一一枚举了。

 

    借用一位朋友的话做本文的结束语:《红楼梦》发展了《金瓶梅》拓展的审美领域,直承《金瓶梅》而升华,不是因袭而是发展。《红楼梦》继承《金瓶梅》而超越《金瓶梅》,使中国古代小说达到最高峰。而《金瓶梅》为其开辟了道路,创造经验,成为《红楼梦》之祖,可以说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两部巨著,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