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RP系统实施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反映

 keweisoft 2012-11-15

 

ERP系统在提升企业数据统一和有效性,提高业务效率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其实施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反映。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都离不开ERP运维的支持。鉴于软件开发及实施应用需遵循一定的流程,以及根据所选择的ERP软件的特点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实际业务与企业特色的需求,ERP系统运维的工作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因ERP项目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而有所侧重。

一、前期业务与流程的调研。与量身定制的系统有所不同,在确定了使用作为ERP方面较为成熟的套装软件后,在利用其典型业务模型和操作模式的同时,仍需与本公司的实际业务和工作流程等进行整合、修改和完善,有些模块甚至需要经过二次开发。这个阶段,ERP运维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软件供应开发商与本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收集和分析的协调,促成供应商了解并整理出本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流程,选择好对应的模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去除冗余的部分,增加或增强所需部分。

二、模型建立与模块融合。财务(FI)模块的关键用户也能在测试培训中提出针对财务模块的整改建议。而ERP的运维不但需要学习运维的操作内容,同时要学习其他模块的操作,对其流程要有所了解,并收集各个模块的优化整改建议供开发组分析,对各模块间的诉求进行平衡,使系统整体达到最大优化。例如物资模块为缩短物资采购流程提出消除某些环节的做法,可能造成财务模块结算流程的增长或者手续的繁琐。因为物资采购和收发货有一定的时间周期,需符合项目的进度要求,而财务结算也同样有自己的周期,因此,需要权衡利弊,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使物资、项目和财务都能有条不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三、基础数据整理与录入。ERP运维需按模块将数据分类,协调各部门从其原有的生产系统、财务系统、人资管理及其他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导出,按照新系统的要求整理修改数据,发现并处理原系统中的错误与冗余数据,将整理好的数据批量导入,完成该系统的数据初始化,使其初步具有基础的数据查询功能。同时,ERP运维还需收集每个部门的ERP业务人员(最终用户)和流程节点审批人员(部门领导或者技术专责)的信息,以及其所在岗位对应流程设置所需的角色和权限,在系统中创建用户。

ERP系统一般包含了生产、供应链、财务会计、项目、人力资源和数据仓库等模块,使用ERP系统能将企业的业务和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与整合,减少对于不同工作领域相关软件的单独开发,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不兼容,数据格式的混乱和重复录入等工作,减少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独立开发和个性化维护费用。于此同时,增加数据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增强各个部门间的关联,提高信息共享,使企业的管理实现垂直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