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子对

 山乡武侠 2012-11-16

母子对

母子对

  1898年中国发生戊戌变法,从6月至9月仅历百日便告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接下来则纷传,慈禧太后还要抓曾参与或支持光绪皇帝变法,及追随康、梁的官员,一时间人心惶惶。刑部主事张元济曾上奏折提出自己的变法主张,知道难逃一劫。但这时他最担心的还是老母亲。史料记载:“时谣传甚多,甚至上海亦有先生(张元济)遭逮捕之谣传。”张元济虽然拥护这场变法运动,但他毕竟没有直接参与康、梁密谋;再考虑到为了不使身边的老母亲受到惊吓,他决定不逃离,听天由命。张元济后来回忆道:“时谣诼纷纭,谓逮捕即将及余。余母处之泰然。余惟恐缇骑到门,不免惊及堂上。时步军统领崇礼兼总署堂官,余因每日进署,早到晚退,俾知余在署中,可以就近缚送,不必到家查抄也。”显然,老母亲已经知道儿子有可能受到株连。但面对外界传言,她却“处之泰然”。可见她已经作好了面对出现最坏情况的思想准备。倒是张元济惟恐有人冲到家里来抓他,使老母亲受到惊吓,所以在那些风声鹤唳的日子里,他一如既往地到署正常上下班,让大家每天看到他在这里出现。尤其是步军统领崇礼也在署办公,这样即使想抓他张元济,就不必上他家里,尽可在这里动手。

  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三)这天,惩处令终于下来了:“谕旨:詹事府少詹事王锡蕃、工部员外郎李岳瑞、刑部主事张元济均著革职,永不叙用。”慈禧太后总算没有杀他们,只是开除他们三人公职,永远不得再出来工作。但即使如此,毕竟也是沉重的打击。那个年代,一个人从小寒窗苦读,一次次上考场博弈,不就是为了谋个一官半职。好不容易得到一顶人见人羡的乌纱帽,且有堪可自豪的官衔,可是一眨眼,这一切说没就没了。须知同时失去的,还有诸多体制内的既得利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张元济和他老母亲别有意味,甚至振聋发聩的“母子对”——张元济是这样表述的:“余既褫职,晨起见邸抄,送呈吾母。母诏曰:‘儿啊,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言下抚慰再四。余不觉捧母手而泣。”当张元济把朝廷对他“著革职,永不叙用”的文字递送给老母亲,告知这一结果时,万没想到洞察世事、深明事理的老母亲,回对了他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这话语充分彰显出了老母亲发自内心的“处之泰然”!从张元济向老母亲递送“邸抄”,到老母亲应对:我有你这个儿子比拥有什么都知足,咱不当官浑身轻松自在!——这样的“母子对”,是母与子的心有灵犀,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到震撼。这番话,让张元济纠结的心得以彻底舒解,难怪他会忍不住捧起老母亲的手,止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泪是对老母亲没有因儿子丢官而有所怨怼;也是出于对老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心怀感恩而流泪。

  张元济被革职后,李鸿章曾派人征询他今后的打算。此时张元济经过深思,已萌念启迪民智以救亡图存,想致力于中国新文化事业,并有意去上海。不一日,李鸿章派人通知张元济,让张元济到上海去找盛宣怀。之后张元济到上海,在南洋公学工作了几个月后,遂进入商务印书馆。晚清官场少了刑部主事张元济,却成就了日后杰出的近代出版家、古籍整理泰斗张元济!张元济曾有诗记曰:“无官赢得一身轻,犹望孤儿作范滂。老去范滂今尚在,不闻阿母唤儿声!”对老母亲的怀念,溢于言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