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国特色的“报恩”

 相约归渡头 2012-11-16

咱们这片土地自古强调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戴德”之类俗语、成语,像明烛一样引领着国人的心灵方向。所谓“报恩”,就是以自己的劳动成果或精神尊崇补偿施恩的人,比如你当年读不起书,有人资助了你,现在你挣了钱,应该回报一下恩人;比如在你生命危机的时刻,有人给你输血捐肝,如今你康复了,得以某种方式表达你对恩人的感激。

不过,也有些报恩使人啼笑皆非。

1876630,两个秀才找到李提摩太,他们一个是寿光人,一个是益都人,两个人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下来,请求做李提摩太的弟子。交谈之后,李提摩太才明白,他们是一大群人派出的代表,大家希望他做暴动的首领,领导大家进攻官府。李提摩太死活不答应,这两个人只好走了。73晚上,青州东面凤凰亭又来了一个人,说是那里的民众准备起义,反复劝说李提摩太去做他们的头领,李提摩太再一次拒绝了。

山东灾民为何想要李提摩太领头造反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18761878年,清国北部发生严重旱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公开抢劫之风大起,连12岁的孩子都敢抢劫伤人。妇女们一改以前的封闭,纷纷走出家门吃大户,吃了东家吃西家;男人们则组织成百人的团体,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洗劫粮食。实在找不到粮食,就杀自家的耕牛,吃野菜、树叶、观音土,卖儿鬻女,甚至易子而食,灾区四处可见倒毙于路途的人。

在这场罕见的灾荒中,地方官非常不称职。山东益都知县不是想方设法救灾,而是将一个个所谓的“暴民”抓起来锁在木笼里,将他们活活饿死,希望以这种恐怖的方式阻住暴乱。某次,一个粮店老板出于慈善之心,散发他拥有的全部谷子,成千上万的人蜂拥而至,发生践踏事件,一个小女孩丧命、许多人骨折。事后,知县没有考虑如何帮助这些善良的赈济者维护秩序,而是发布告示,禁止私人举办类似活动,粗暴地拒绝有能力的人付出爱心。昌乐比益都遭受的灾荒更厉害,当西方传教士募集了相当一笔资金,准备发给灾区的贫困农民时,昌乐知县百般阻拦,他的逻辑是洋人前段向贫困秀才发放救济金,已经贿赂了县里的领袖人物;现在向最需要救助的村民实施救济,意在鼓动民众叛乱,并暗示身边的那些人抢劫装满铜钱的三辆大车。因为知县百般刁难,这位传教士募捐到的钱根本无法发下去。不得已,他只好将募捐款交给知县处理,让其出具收据。昌乐知县有心贪污这笔钱,压着救济款迟迟不发。后来近百名妇女拿着菜刀、砧板来到县衙,要求知县出面解释,并威胁他,如果不将传教士的救济金发下来,她们就要将他剁碎,知县才将救济金发下去。

与清朝地方官的冷漠、不作为、贪婪无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对清国北方灾民的真挚同情、倾力相助。灾荒初起时,李提摩太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部掏了出来分给灾民,有时,他会站在青州城里一条狭窄小巷的尽头,让申请救济金的人排着长队从身边走过,每有一个人领到救济金,就在其脏兮兮的手上涂一个不易被涂掉的标志;有时,他会叫灾民一个个坐在地上,然后亲自将救济金一一发到他们手上。手中的积蓄发完了,他积极向外界募集资金,钱款一到,立即派人去受灾最严重的村庄登记贫困人户,再深入村庄进行发放。通过艰辛的努力,李提摩太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李提摩太对灾民这样好,灾民总想找个机会报答他,怎样报答呢?他们没有钱给李提摩太买昂贵的礼物,也不太可能请人写一封英文感谢信,贴到其家乡的大街小巷,那么就请他做个官吧,大家都服从他指挥。做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这世界上有人不想挨饿、不想赤身裸体、不想睡大街淋冷雨,难道还有人不想当官、不想一呼百应吗?

因为种种原因,李提摩太没有去做清国的农民起义领袖,但清国灾民用邀请施恩者一起造反的离奇方式去报恩,却在客观上预示了一个趋势:清国官员对民众的政治忽悠正在一天天被识破,愚昧的封建体制已是日薄西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