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性做了和尚

 居山看海 2012-11-17
两年前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书,关于佛学,禅修的讲道,其中有一首诗最为深刻。
“末济终焉心飘渺,万事都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这是引用龚自珍的话,大师在一篇讲学中用此诗来结尾,真可谓映照了自己的一生,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如今谈起弘一法师,依然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专家都对其品行与修养仰慕不已。在
大师的身上,永远折射着他暮年时的光辉,那样的纯净,足以透射人心。
从古至今以来,叫嚷着要退隐山林,独钓寒雪,做闲云野鹤的名士数不胜数,可是细想想真的能够做到这般豁达的又有几人?诗仙李白,自侃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心里到底还是那么在意着唐朝皇帝的关注,他的诗是豪放,他的酒也醉人,可未必就见得他对自己的人生能做到豁达。还有大批大批游走在权贵之间的人,一旦仕途不顺,才选择归隐山间的,那些都不是真正的隐士,他们心里都存着待价而沽的侥幸与期盼,他们追求的是个人人生的完美与圆满,才情与权利,闲情与富贵。
万事都从缺陷好 ,不仅李叔同悟出了其中真昧,季羡林也曾说过,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弘一大师讲了数十年的佛学,在海内外享誉盛名,究其宗旨也不外乎向人们传达返璞归真,万事不去苛求的道理。我是喜欢禅学的,很大的程度受了李叔同的影响。因而越读大师的人生及著作,越嚼其中之大味。那样的境界未必人人都能达到,却是人人都可来品读的。或许年老的有一天,我们终能够有所觉悟。
 红楼梦里宝玉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赶明儿我剃了头做和尚去”,而红楼梦的最后也正是宝玉出了尘世的结局。与其说那是一句玩笑话,不妨说是曹雪芹在创作中看出了人生的端倪:不过“名利权贵,酒肉饕餮与青山流水,白衣素食”的抉择而已。
什么才是圆满?什么才是完美?张爱玲再有才也不如意于那似烟花的爱情,林徽因再善良也伤了一个男人的心。
才情,爱情,事业,人生,样样俱全那才是妄想,若能专一而攻之,已是人生之大幸。
苏东坡曾有那么一句感慨:“一事无成终渐老”,此时,我倒想要附和这么一句,你若害怕,不如索性做了和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