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还是喜欢?青少年两性观

 yagi1 2012-11-18

许多调查显示,现代青少年对于情感的认知模糊,「爱」还是「喜欢」,经常分不清,有需要协助厘清。

性好奇,青春期的重要课题

从艾瑞克森的发展理论来看,青少年期是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所以,外表看上去不再是儿童,但内心却没有足够的成熟度、稳重度去面对成人的世界。

对于性的好奇,是青少年阶段很重要的议题。我们都知道,人际的发展过程是:同性群友→同性密友→异性群友→异性密友,青少年时期则是处在同性密友、异性群友这两个阶段,他们除了希望可以结交推心置腹的同性好友,也希望能够拥有一群异性朋友,并且从中学习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由于传统教育对于性,往往是隐讳不谈,青少年在性方面的认知,大都来自于同侪、书本、网络和媒体等管道。但这些管道可能不够完整、客观,或是夸大渲染,甚至不正确;至于许多现代父母虽然开放,但如果没有提供适时的辅导,还是可能造成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性认知和性迷思。

中学生「意外怀孕事件」不算奇闻,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纪正在递降亦是实情。由此可见校园两性问题的严重性。

去年底,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恋爱分手」的调查中,发现香港青少年平均有过4.04次的分手(最高30次)。今年4月,台湾儿福联盟则针对全国五至八年级,一千多位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谈过恋爱,23%交往不到三个月就分手。可见,「快餐恋爱」和「早熟」的现象十分常见。

另外,儿福联盟也调查发现,4.3%的青少年可以接受和交往对象发生性行为,51.5%不会拒绝交往对象进一步的要求,7.4%认为只要喜欢,甚至愿意委屈当第三者。台中「张老师」中心于今年5至6月间,进行两千多名十二至十八岁青少年的性行为态度调查,41%为了满足恋爱对象的需求,接受性行为,且认为有益感情的提升,3.5%担心拒绝性行为的要求,会让情侣不再喜欢自己。各种调查在在显示,现在的青少年对于爱的「行为」,采取「开放」的态度,但对于情感的「认知」,却是懵懂、无知,甚至把「性」当成是维系情感的唯一元素。

有鉴于此,「张老师」强力呼吁,青少年面对异性的性要求时,要记住「爱最大,我做主」(当自己身体的主人)、「爱小心,我负责」(为自己行为负责)。

分不出「爱」还是「喜欢」,伤己也伤彼

调查也发现,青少年阶段,对于爱或喜欢,无法明显区别。

发展心理学家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中,认为爱情必须包括三种元素:

◆亲密。与伴侣心灵相近,有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

◆承诺。包括短期和长期两部分。短期指「决定」爱一个人;长期指对两人的亲密关系做出永久承诺,也就是愿意彼此相守;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研发「爱情量表」的心理学家鲁宾则认为爱情和喜欢,各自有三个成分:

爱情的成分有:

◆关怀。对所爱的人嘘寒问暖,并经常表达关心。

◆依附。希望所爱的人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

◆亲密。两情相悦,心有灵犀一点通。

喜欢的成分则包括:

◆赞赏、钦佩对方。  

◆尊敬。  

◆觉得与对方相似。

总体来说,「喜欢」是彼此的相似度高、兴趣相投、相互尊重;而「爱情」则是会让彼此产生思念,具有相互性,深入地了解、关怀及亲密的行为。

由于青少年在情绪和人格发展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容易导致恋爱关系起伏,在与异性交往上,也较无法区辨对方的吸引是「喜欢」还是「爱情」;因此,与异性交往时,自然很容易影响到生活作息和课业学习,以及其他衍生的问题。

3要3不要,做好自我保护

对于身心发展未臻完善的青少年,在面对感情时,要能保持3要3不要的态度和作法,才能保护自己。

◆异性交往前:「要」学习一般人际关系的良好互动;「要」学习保护自己;「要」学习对两性的多了解。

◆异性交往时:「要」经营;「要」沟通;「要」学习(有效处理冲突)。

◆失恋时:「不要」留念,包括不接触以往约会的地方或纪念性的物品;「不要」独处,以免胡思乱想,钻进死胡同;「不要」伤害自己。

至于父母师长,则可以用以下作法来协助孩子:

◆以开放代替禁止。一味禁止异性交往只会让亲子关系恶劣。不如用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孩子,并且一起分享、讨论对于异性交往的想法和感想。

◆以接纳代替责骂。许多父母出于担心会责骂孩子的异性交往。真正的关心,是要接纳孩子真实的感受,陪伴他、帮助他,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信任。

◆以原则代替惩罚。曾经有一对小情侣,因为家长反对他们交往而离家出走。在适切辅导下,相互约订他们每周可以写一封信,先交给父母,等周五再转交给对方,如果表现不佳,那周就暂时保留通信。在这样的原则运作下,两人后来都顺利考上了大学。

所以,与其惩罚威胁,不如和孩子一起讨论、订定积极有效的规范。

◆以鼓励代替限制。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多探索、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进而学习与异性交往、相处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以教导代替规劝。可以透过新闻事件或电视、电影剧情,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可能的作法,让孩子慢慢学习两性关系中应有的正确观念,以及做好自我保护。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于性与情感的认知和处理,都是很重要的学习;父母的态度也相对重要。唯有抱持正确、健康的观念和作法,才能陪伴、培养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