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屋的轴线(开间)施工控制

 仓川 2012-11-18
近年来,房屋层高、开间的尺寸偏差是引起用户投诉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纠纷的集中点。当然,房屋层高、开间尺寸的复测也是现在中间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的一项必测内容。那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如何进行有效控制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房屋的轴线(开间)施工控制
1、做好施工图放样工作。
1)、不同的放样过程选择不同的放样仪器。传统的拉线方法虽然比较便捷,但由于受天气(风)和距离影响而所产生的偏差较大,所以在放建筑物的四边线宜采用经纬仪定位来代替传统的拉线方法。而在放建筑物内轴线时宜选择拉线法,快速、有效。
2)、充分重视基础放样的重要性,并进行认真、仔细的复核,保证四角直角,四边线总尺寸偏差不超过±8mm。
3)、在框架结构楼层轴线引测时宜采用边线引测法。在边线引测时,要保证四边线上等距离引测点不少于三点,再进行三点及多点共线原理来复合引测结果。如果引测有误差产生时,在确保四角直角和总尺寸误差不超过±8mm前提下,进行取平均值调整,否则,重新引测。传统的四角柱引测法,是一点定位,四点定四边线,偶然误差影响大,并且不方便复核。
2、柱子混凝土浇注工作前柱子模板的复核也是一项关键工作。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楼层中的各构件相对位置一般是根据柱顶相对位置确定的,所以有必要在柱子混凝土浇注前,对柱脚位置进行轴线复核,对柱身进行垂直度控制,对柱顶进行拉十字线校正。
3、选择正确的柱子混凝土浇注顺序。在框架结构中,各个柱子的加固件(长方木)均相互拉连,所以在柱子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采用从建筑物两端对称向中间的浇筑顺序,以免在建筑物一端柱子由于误差累积超出规范值,出现永久性偏差。
4、做好楼层模板工程的复核工作。在楼层模板工程施工完毕后,钢筋工程施工前,要对建筑物四角直角度、四边线总尺寸、楼层中的各个构件相对位置进行复核、校正。
5、框架结构中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轴线控制。
1)、在框架结构墙体砌筑过程中,墙体的位置往往是根据本楼层的柱子或上层楼层的梁位置来确定的,也就是所谓的拉线、挂线,而不是根据以前所弹的轴线来砌筑(可能轴线到砌筑时已经很难找了)。为了保证房屋的开间尺寸不产生偏差,在砌体砌筑过程中,我们不能图方便,而要对各墙体的相对轴线位置进行复核,如发现相对轴线位置与已经成型的构件有偏差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和特殊处理。
2)、控制好墙体的垂直度。在下一道粉刷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好阴阳角,势必要控制好墙面的垂直度。如果墙体的垂直度偏差过大,则粉刷厚度也随着增大,势必影响到了开间尺寸。
2、房屋的层高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1、选择好层高控制仪器,并及时做好仪器的矫正和检测。层高控制宜采用水准仪,代替容易产生较大误差的水平透明橡皮管。
2、基准点宜设置在不受建筑物沉降影响的角柱上。
3、楼层水平控制点要密,宜在每个柱子上标测平水控制点。
4、模板工程施工完毕后,钢筋工程施工前,要对层高进行认真、仔细的复核,如有偏差,及时进行校正。
5、楼层混凝土施工时要做好混凝土成型标高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每个柱子钢筋上打好相应楼层的控制标高(一般为+500mm),在混凝土刮平时,采用拉线进行砼面标高控制。如果楼层混凝土成型标高偏差过大,在楼地面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好楼地面的水平度,势必增加楼地面细石混凝土的厚度,同时也降低了楼层的净高(层高)。
6、模板承重架要牢固可靠,在楼层混凝土浇捣时,要有专人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板底弹模,出现“大肚子”现象,而影响层高。
    由此可见,房屋层高、开间的施工控制是一项比较简单、但很烦琐、很费时间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对项目部来说,专职质量员也是时候应该到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