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城墙的见证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18
断城墙的见证
闵孝思
  闵孝思

  家乡的风情永远使人思念,家乡的风貌永远让人难忘。最近,我应家乡亲戚之邀,回家乡去参加一位小辈的婚礼,让我有机会回味了家乡的风情。婚礼是新式的,但带有家乡些许习俗;菜肴是互帮杂陈,但不乏家乡特有的风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家乡原来的风貌,随着时间的推延,已经永远消逝了。

  我的家乡离上海市区不远,是浦东南汇的惠南镇。它本来是南汇的县城,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城墙。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到城墙上眺望,满目翠绿的田野和散落在田野里的村庄,十分秀丽、清静,新鲜的空气迎面吹来,令人神清气爽!

  可是,这次回乡,见到的惠南镇,已经完全变了样子。我记忆中的狭窄的街道,已经变成浓荫掩映的宽阔的马路,那白墙黛瓦的砖木房屋已经变成漂亮的商铺和高楼大厦;那穿城而过的河道和灵巧的石桥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那砖石筑成的城墙也被拆得只剩下一小段了。现在的惠南镇,已经成为上海郊区一个相当现代化的小城镇了。

  在婚礼结束以后,我漫步在我出生地的一条马路上,走到一个大型超市和一座加油站之间的人行道上,遇到一位老乡,我问他,这里原来是什么地方?老乡答,这里原来是蒋家圈村,这一答,不禁勾起了我的一段记忆……

  1937年夏天,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一天,两架日本飞机飞袭惠南镇上空,丢下两枚炸弹。只听得轰轰两声巨响,炸死了一家3口人和炸坍了一所庭院。一下子,全城百姓惊动起来。大家顿感战争来临了,日本鬼子马上会侵袭到郊县来的,于是纷纷弃家逃难。我家也逃到了离县城3里地的西郊蒋家圈村。

  这个村庄,四面环水,小河把村庄和农田圈了起来,没有桥梁沟通,只有东边小河上有一条小堰可以走人。而且,小堰上被村里人种了杂草,只有小河边芦苇的遮蔽,外人是不知道这里可以走人的,所以,稀有外人进村,使村庄显得分外宁静和冷清。到了村庄不久,我怀着好奇心在宅子周边四处遛达。宅子南边是大片农田,远处小村落的白墙小屋,显得十分醒目;宅子北边是几丛竹林,西边隔河有一丛小树林,郁郁葱葱,显得分外秀美。树林里有一些鹳鸟和喜鹊等鸟儿在那里歇息、翱翔。在村里,我很快结交了一批小朋友,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辨别庄稼的知识,野草和野菜的区别,飞虫和鸟儿的名……

  但是,在农村的日子一天天艰难起来。由于没有了收入,父亲常常跟村里人一起去捕鱼,贩大米。我也常常带着弟弟到田野里去采摘野菜,以充抵粮食。小小年纪,还要扛着一杆沉重的网兜到小河边去耥螺蛳,顺路捡些柴草回家。村里小朋友还教我抓鱼摸虾和钓青蛙的本领。战争的阴云还时时笼罩在大家头上。日本鬼子经常在城墙上向周围村庄打冷枪,一些乡人往往被横飞的子弹击中而惨死。有时,鬼子还要窜到乡下扫荡,对中国老百姓烧杀抢掠。这种苦难的日子令人经久难忘。

  现在,这里的蒋家圈村已经无处可以寻觅。我挑过野菜的田野,南边远处的白墙小屋,那些竹林和小树林,也难觅踪影。眼前见到的是一批批进出大型超市的喜气洋洋的人群,进出加油站的一辆辆漂亮的轿车和忙碌的货车。这里的农村,已经大变样了!

  后来,我又漫步走进一所中学的校园里,见到了那段现在保存得完好的城墙。城墙的砖石和坚实的土基矗立在那里。跨上城墙,放眼四望,过去的景物已经成为脑海中的记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而城墙倒成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见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老百姓曾经遭受的苦难,见证了人民的伟大胜利,见证了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见证了中国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这是历史的事实,而事实永远不会被历史磨灭,也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