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牛爱心井落户额济纳旗

 都市生活台 2012-11-18

  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北方新报社社长相恒义(右一)和蒙牛集团行政总裁姚海涛(左一)向内蒙古边防总队领导转交爱心井善款 

东风镇牧民向北方新报社和蒙牛集团的领导赠送锦旗 

牧民从浅井里打水 

两名边防官兵从很远处打水 

  东风航天城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风镇是“神舟”系列飞船升起的地方,但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也以干旱少雨而闻名中国,尤其是东风镇古日乃嘎查,这里更是气候恶劣、水源稀缺,当地边防派出所官兵和牧民吃水非常困难,盼望“蒙牛爱心井”落户额济纳是当地警民最大的愿望。

  9月6日,对当地警民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蒙牛爱心井”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启动仪式在古日乃边防派出所门前举行。爱心之水即将滋润这方热土,这对于当地警民来说无疑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蒙牛爱心井工程启动

  9月6日10时,东风镇古日乃边防派出所门前彩带飞舞、鞭炮齐鸣,“蒙牛爱心井”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古日乃派出所的官兵和牧民代表自觉排成一个方阵满怀虔诚等待水晶球启动的时刻。

  在启动仪式上,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北方新报社社长相恒义首先发表了讲话,他说:“2011年,《北方新报》和蒙牛集团携手共同推出了蒙牛爱心井大型民生工程,蒙牛集团将在3年内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以实际行动帮助农牧区群众摆脱干旱困扰。这项活动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亲自出席了北方新报社和蒙牛集团的签约仪式并启动了这项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1年,16眼蒙牛爱心井保质保量完工,近5万农牧区群众受益。2012年,为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决定精神,充分体现内蒙古主流媒体和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北方新报社与蒙牛乳业再次携手推出2012年蒙牛爱心井大型民生工程,目前已经有20多个缺水地区报名。经过组委会认真筛选,多方考查,决定让蒙牛爱心井落户美丽的额济纳——这片托起神舟的地方,我们希望爱的甘泉能够以这片热土为源头,源远流长,滋润更多的干旱地区!”

  对于“蒙牛爱心井”,蒙牛集团行政总裁姚海涛更是饱含深情,他说:“蒙牛集团是一家成长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企业,十多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离不开边防战士们用血汗换来的和平环境。多年来蒙牛始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为群众做实事一直是我们企业的责任,我们非常愿意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为可亲可敬的边防官兵做点事情。2011年,蒙牛爱心井在16个地区完成了16眼爱心井,未来,蒙牛还会将这一爱心工程做下去,让更多干旱地区的军民饮上放心水……”

  在启动仪式上,北方新报社社长相恒义和蒙牛集团行政总裁姚海涛向内蒙古边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张文柱转交了爱心井支票牌,张文柱分别向内蒙古日报社传媒集团总经理于守民和姚海涛赠送了爱心牌匾,当地牧民代表向北方新报社副总编辑孙一帆和蒙牛集团代表王茜赠送了锦旗。

  10时15分,于守民、相恒义、姚海涛、张文柱、阿拉善盟盟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阿拉善盟边防支队政委陈林共同启动了水晶球,“蒙牛爱心井”启动仪式圆满结束。

  干旱的古日乃嘎查

  “东风镇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燥,风沙很大,最高气温达47摄氏度,降水量每年不足三四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三四千毫米。这里饮用水含氟量很高,长期饮用会导致骨质疏松,毛发自然脱落,牙齿发黄松动,对人体有极大的损害,这里的水一度被人们称之为‘毒水’。”说起吃水问题,阿拉善盟盟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如是说。

  古日乃嘎查的农民袁广清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我们家吃水一直靠自己打的压水井,井深只有8米,压出来的水又苦又咸,很难喝。每逢七八月份水位低的时候,压水井就不出水了,要去四五公里以外拉水,路也不好走,真让人发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前的古日乃边防派出所刚刚建成,旧址离这里100多公里。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管区农牧民服务,古日乃边防派出所随着东风镇政府一起迁到这里,可是不管在旧址还是在这里,边防官兵们都面临着一大难题,那就是吃水问题。“我们吃水很难,派出所里根本没有自来水管道,每天都要去10公里以外的一个施工队拉水,拉回来的水水质很差,官兵们经常拉肚子,有的战士还掉头发。”古日乃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孟德尔说。

  听到吃水难问题,一旁的牧民代表古日乃嘎查的嘎查达那顺通拉嘎也忍不住插了话:“我们嘎查有300多名农牧民,吃水只能靠家里的压水井,井里的水水质很不好,感谢蒙牛集团为我们打井,我们将会吃上甜水了。”

  遥远的嘎查人家

  在古日乃嘎查走访一户牧民很不容易,据古日乃边防派出所所长王国亮介绍,距离派出所最近的一户牧民家也有60多公里,而这户牧民家距离额济纳旗足有180公里。

  午后,记者踏上了去往一户牧民家的道路,虽然车速高达100多迈,但是仍然感觉眼前的路没有尽头,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柏油路突然中断,眼前出现了土路。王国亮介绍说,因为地质原因这里无法修路,修好后也要翻浆,每逢下雨,这里就不能通行了。

  汽车在土路上又跑了十几分钟才看到了一间房子,可是房门却上着锁,屋里没有人。“主人可能去挖苁蓉了。”王国亮说。

  记者看到屋后的沙丘上长满了梭梭,不远处有一口压水井,王国亮介绍说,这里的牧民收入主要靠养羊和养骆驼,还有就是挖苁蓉,牧民们居住条件很差,盖了砖房的算是家境比较好的,很多牧民的房子都是用梭梭枝条糊上泥建成的。

  记者一行来到压水井边,发现井边放着一卡子水,王国亮说,要想压出水来必须先在井里倒一些水,他拿起卡子往井口倒了一点水,然后上下拉动手柄很快压出了水,“别看这些水看上去挺清的,其实含氟量很大,根本不符合饮用标准。”

  在回程的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路边盖房子的牧民布音巴图,布音巴图退牧六七年了,主要以挖苁蓉为生。他以前的房子在梭梭林里,他说那里交通不便,出来一趟很不容易,所以就想在这里盖一间房子,主要在夏天居住。“古日乃干旱缺水,这里交通方便一些,拉水也少走些路。”布音巴图说。盖房子要大量用水,布音巴图就在房后200米远的地方打了一口浅层井,“浅层水虽然喝着不好,盖房子还够用。”

  警民鱼水情

  “有了蒙牛爱心井,我们管区的农牧民就有盼头了,解决农牧民的饮水问题,是我们官兵最大的愿望。”王国亮说。

  在古日乃嘎查采访时,记者感受到浓浓的警民鱼水情,农牧民对派出所官兵真心爱戴,派出所官兵对农牧民的生活更是由衷地关心。在“蒙牛爱心井”启动仪式上,记者不时见到官兵和牧民亲切地交谈,他们明显已经处成了朋友。

  谈起“蒙牛爱心井”落户古日乃对当地警民的意义,内蒙古边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张文柱深有感触,他说:“蒙牛爱心井正式落户我们边防总队古日乃边防派出所,这是一个体现警民鱼水深情、惠及广大基层官兵的善举。吃水不忘挖井人,蒙牛集团和北方新报社的深情厚谊和大爱之举,内蒙古边防总队将永远铭记,广大官兵将永远铭记!我们将秉承从优待警、好事办好的原则,管好用好蒙牛爱心井,让这真情之井、希望之井、生命之井滋润基层官兵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心田,共同谱就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壮丽篇章。”

更多精彩咨询请访问:都市生活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