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惊风心得神方:慢惊之症缘小儿吐泻,得之为最多,或久疟久痢,或痘后疹后,或因风寒,饮食积滞,过用攻伐伤脾,或秉赋本虚,或误服凉药,或因急惊而用药攻降太甚,或失于调理,皆可致此症也。其症神昏气喘,或大热不退,眼开惊搐,或乍寒乍热,或三阳晦暗,或面色淡白青黄,或大小便清白,或口辰虽开裂出血而口中气冷,或泻痢冷汗,四肢冰冷,并至腹中时响,喉内痰鸣,角弓反张,目光昏暗。此虚症也亦危症也俗名谓之天吊,风虚风慢、脾风皆此症也。每再用寒凉,再行消导,或用胆星抱龙以除痰,或用天麻全蝎以驱风,或用知柏芩连以清火,或用巴豆大黄以去积,杀人如反掌,实可畏也。若治风而风无可治,治惊而惊无可治,此实因脾肾虚寒,孤阳外越,元气无根,阴寒至极,风之所由动也,治宜先用辛热,再加温补,盖补土可以敌木,治本即所以治标。凡小儿一经吐泻交作,即是最危之症,若其屡作不止,无论痘后疹后,病后不拘何因,皆当急用参术,以救胃气,不唯伤食,当急救之。即伤寒伤暑亦当急救之,盖其先虽有寒暑,实邪经吐泻业已全除,脾胃空虚,仓廪空乏,若不急救,恐虚痰上涌,命在倾刻矣。庸医见之皆误指为热为食,投以清火去积凉药,立时告变,为之奈何。与其失之寒凉,断难生活,不若失之温补可救疗,此语发明吐泻惊风之理,最为明透,后之君子,愿无忽诸,今将慢惊辨症胪列如后:
慢惊吐泻,脾胃虚寒也。
慢惊身冷,阳气揭遏不出也。
慢惊鼻孔扇动,真阴失守,虚火烁肺也。
慢惊面色青黄及白,气血两虚也。
慢惊口鼻中气冷,气中寒也。
慢惊大小便清白,肾与大肠全无火也。
慢惊昏睡露睛,神气不足也。
慢惊手足抽掣,血不行于四肢也。
慢惊角弓反张,血虚筋急也。
慢惊乍寒乍热,阴血虚少,阴阳错乱也。
慢惊汗出如洗,阳虚而表不固也。
慢惊手足 ,血不足以养筋也。
慢惊囟门下陷,虚至极也。
慢惊身虽发热,口辰焦裂出血,却不喜饮冷茶水,以及所吐之乳,所泻之物皆不甚消化,脾胃无火可知,唇之焦黑乃真阴之不足也,明矣。
大凡因发热而不退,及吐泻而成者,总属阴虚阳越,必成慢惊,并非感冒风寒发热可比,故不宜发散,治宜培元救本,加姜桂以引火归源,必先用辛热冲开寒,再进温补方为得治,经验二方列后:
逐寒荡惊汤:伏龙肝研三两 丁香研十粒 炮姜 胡椒(研) 肉桂(研末或磨成浓汁,不可见火)各一钱。上五味煎,酒灌下,吐泻立止,接服后方定获奇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