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型基本稳定,指向逐渐明朗 ——2012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述评

 紫曦唯幂1 2012-11-19

题型基本稳定,指向逐渐明朗

——2012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述评

 

每年中考、高考结束,社会关注点最高的首先是作文题目。有搞“坑爹”题目投票的,有搜集展示零分作文的,更多的则是题型的统计和立意的揣度。当然,中考往往关注的是前者,即题型。

下面我们就先谈谈中考的题型。

只要认真研究试题,就会发现,中考作文的题型一直与高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二者有着性质上的不同:高考为选拔性考试,中考为毕业与升学结合的学业水平考试,但命题上的借鉴却是一贯的。比如,使用话题作文的题型始于1999年的高考作文,其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由于题目从限制严格、立意单一的议论文过渡到形式活泼、内容宽泛的话题作文,那一年的作文题受到热捧,各地佳作极多,似乎也给应试作文带来了解放和生机。紧接着,2000年就有不少地方的中考试题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如以“亲情”为话题,“读书”为话题,“桥”为话题,等等。但是,连续使用几年之后,话题作文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诸如选材、文体等受限制极少,很容易宿构和抄袭,考试的公平性受到了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校的日常作文教学也取消了规范科学的写作训练,一味地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加之前些年受一些名家文化大散文的影响,学生作文以巧取胜,结构上题记、后记、小标题泛滥;语言上无病呻吟,排比句、名言诗词大量堆砌;形式上成了看不出文体的“四不像”。因此,话题作文逐渐式微,高考作文又出现了既可以多角度立意,又有文体和材料范围限制的新材料作文。当然,中考作文中,尽管话题作文越来越少,材料作文仍然不占多数,即使有,也遵循了“不设审题障碍”的原则,立意比较明朗和单一。因此,为了考试的公平性,被忽略了十多年、有一定限制的命题作文又受到亲睐。如果说命题作文在2011年的中考中占有半壁江山,那么,2012年则有了大大的超越,甚至达到了68%

其实,多年来,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题型不外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几种。尽管近年来选题作文的比重明显增大,但其提供的两道试题,仍然集中在上述四种题型上。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的,不是作文的题型问题,而应该把目光聚焦于作文要求的写作内容上。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为:“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因此,“生活”“自然”“社会”就是中考作文的内容范围。如何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就是作文命题的重点。但是,中考作文又不同于小学生的习作,平面的、没有深度的作文题不适合,因此,设计具有较为宽阔的思维空间,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文题就成了命题者的共识。这一点,又与高考作文有了相通之处。比如,2012年的高考课标卷,作文试题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已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具有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趋向,希望人们学习材料中的修船工和船主,行善积德,恪尽职守,知恩图报,为文明社会的建设鼓与呼,为淳化、净化社会风气起到积极作用。从试题的材料看,发散思维空间大,立意角度很多。宏观上可从修船工、船主、修船工与船主、船体与船底小洞等角度具体立意。如从修船工的角度立意,有一“顺手”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发现”体现了细心、责任心(查漏需要细心,补洞更要责任),乐为“顺手补洞”小善事,乐献举手之劳小爱心等一类立意。还有美德(奉献、淡泊名利、平凡)、细节、小大关系、习惯等二类立意。从船主的角度立意,知恩图报为一类立意,安全不可忽视等为二类立意。从修船工与船主的角度,可写最美的合作关系(和谐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从船体与船底小洞的角度,可类比写整体与局部关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相比于高考作文,中考作文题虽然没有这么多的立意角度,却具有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辨性,例如南京市的题目: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中有两个不能忽略的概念:一是书,二是旅行。既然是带书旅行,就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写,即在旅途中读书,在读书中领会旅行的价值含义。反之,仅仅写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单纯记叙旅行的经过和收获,都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当然,还不能忽略引语的作用,“暑假”,可以是以往的,也可以是即将到来的,如果是以往,就是纪实作文,把自己带书旅行的经历形象地记叙和描写出来,把读书悟得的道理与旅行获得的思考结合起来,就达到了要求。如果是即将到来的,就成了想象类作文,需要设想自己带什么样的书才适合到什么样的地方去,或什么样的旅行路线和景观适宜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无论纪实还是想象,书与路都是不可割裂的。这是从审题的角度分析。当然,此题也可见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即着力于引导学生注重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多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注重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看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作文:

海子有这样的诗句:“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请以“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的引语是海子的三句哲理诗,写作此题必须先要明白诗句的含义。为什么“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它的寓意是人生道路没有终点,必须抱有毕生奋斗的精神。引语还会让学生想起初中学过的课文,王家新《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好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形象启迪人的智慧和思想的。海子和王家新的诗歌也不例外。明白了“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才能正确地选材和选择文体。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熟悉的经过不断奋斗终于获得事业成功的人;写议论文,可以论述奋斗的价值、探究的意义等。

与连云港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陕西省的“逗号”,命题者用“逗号”在文章中的功用比喻人生道路中的不同阶段,形象而巧妙;还有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没有上锁的门”,浙江省绍兴市的“花不一定要在春天开放”,四川省成都市的“走过那一个拐角”等,都是很好的具有思辨性的作文题。与新课标的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强调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的思想是一致的。

综观2012年全国各省的优秀作文题,最能代表近年命题研究成就的除了上面所讲的具有思辨性的作文题外,还保留了一定的抒情性和审美诗性的题目。这样的文题,有的是引语具有诗性,以激发考生具有诗一样的灵性进行写作,如湖北省黄冈市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取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抖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引语直接引用了课文中郑愁予的诗歌《雨说》。

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作文题,命题者组织了诗话的句子作引语: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亲爱的同学,只要善于发现,你就能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美:有大自然旖旎的风光美,有社会发展的和谐美,有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心灵美……美,体现在报效祖国和贡献社会的大事上;美,也体现在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中。

  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还有的作文题本身就具有抒情性和审美诗性,如南通市的“就这样慢慢长大”,苏州市的“心中有首欢乐的歌”,河南省的“同在一个屋檐下”等。我们在前面列举的一些文题,除了具有思辨性之外,同样带有抒情性和审美诗性,如“带一本书去旅行”、“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走过那一个拐角”等。

除了以上特点,2012年中考作文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导作文教学回归常识。

首先,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关注“自我”。学生的生活积累很重要,只有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才能写得真,写得深,才能表达真切而深厚的认识和情感。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生活”的外延很大,怎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累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怀。

如武汉市的作文: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还有贵阳市的:

成语,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无不凝聚着先贤的哲思,透射出历史的光华,它是我们的朋友和师长,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毕业之际,让我们重新清理一下自己的成语宝库,看看有哪个成语能凝练地表现那新奇的见闻和感人的故事?有哪个成语能高度地概括那过往的岁月和人生的收获?这个成语或许会勾起你无尽的思绪,或许会引出你情感的潮水,或许还会激起你灵魂的火花……

请以“我最喜欢          这个成语”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文章。

供参考成语:

  人杰地灵 时不我待 超凡脱俗 水天一色 另辟蹊径 水滴石穿 春花秋实   乐此不疲 别有洞天 胡马依风 天外有天 松柏后凋 柳暗花明 一诺千金  愚公移山 囊萤映雪 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所选成语不局限于以上范围)

这样的作文题十分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可以说,联系到了当前学界对语文教学内容中知识教学的深层次思考。

其二,对文体的限定十分明确。几乎所有的作文题都摒弃了前些年“淡化文体”的做法,有的要求“文体自选”,有的规定“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的更人性化,表述为“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总之,都有必须明确文体的要求。著名特级教师、杂文家吴非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曾强调说:“要回到写作常识,学习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可靠;什么是叙述?叙述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描写?描写的好处是什么?宜按规范文体写作,不要搞'话题’作文。这个经验证明是有效的。”中考改革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在探索和实践中,作文命题终于有了比较明晰的思路,基本上回归到了运用科学的方式命题,以正确地引导作文教学的地步!

当然,问题还有。首先,有些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没有新意,题目甚至像是十多年前的话题,比如,虽然形式上为较为宽泛的选题作文,但两道题都是半命题,关键词只有一个“魅力”,为:“请以'           魅力’或'魅力         ’为题写一篇作文”。明确地说,这个省2005年的中考作文题为“话语的魅力”,想不到,时隔八年,今年又炒了冷饭!还有,“这也是一种美”也太俗。2012年似乎媒体一直在宣传“美”,如“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虽然这些人的事迹感动了国人,但是,同样的词语使用量过大,表达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如果作文题中再屡屡出现,就会让人觉得俗不可耐,心生厌烦。还有“学会倾听”、“微笑”、“成长的记忆”等,都是十足的陈题,缺乏新意不说,重要的是打不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表达欲望。

有的文题过于宽泛,不利于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比如“帮助”“最美”“珍贵的礼物”等,都是极容易宿构的题目,事先背诵几篇类似内容的文章,就能搪塞应付。这样,会造成中考评价的不公平。

作文题使用引语,或为了帮助学生审题,或为了启迪学生思维,或为了提示作文写作范围。因此,编制引语也是一项不容忽略的重要工程。但一些题目的引语却不敢恭维,比如那道有关“魅力”的半命题作文,引语竟然写成了这样: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意为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人们就想靠近,与之交往。

    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第一句应该是解释“魅力”一词的意思,定义不准确,应该为“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接着从汉字、文章和人三者谈魅力,但却不知有魅力的用文字组成的“文章”,如何让人“爱不释手”(“书”才能“爱不释手”)!最后引用刘白羽散文中引用“魅力”的句子。阅读了很久,总不明白,这四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以如此顺序排列?

统观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题,在受高考作文命题影响的同时,题型已经基本稳定,指向逐渐明朗,这无疑会对教学和以后的考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一些地区把关不严,命题粗糙也会具有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真心希望命题者能够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以学生为本,命制出真正能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试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