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闲与无景点旅游

 智慧旅游519 2012-11-19
撰稿: WebMaster

     随着人们休闲观念的改变,甘肃省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省城兰州到临夏、陇南、陇东乃至河西走廊,“休闲”这一概念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休闲产业”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与旅游产业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兄弟产业。尽管休闲产业不是一个独立产业,但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备了产业群或产业链的性质,并最终显现出快速辐射至众多领域的态势。

  从原先人们出行选择大的旅游景点的度假方式到今天各地如火如荼兴起的农家乐,在经过几年迅速发展后,在许多经济稍发达地县已经蔚为大观,像成县鸡峰山下的路海村、临夏市郊的清真饭庄、张掖市去民乐县途中的农家乐等,每至周末人头攒动,家家生意兴隆,大有“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兰州市城郊结合部密布的农家乐、餐饮饭庄等,由于环境幽雅、停车方便、饭菜可口,也成了兰州市民举家度假、聚餐、休憩的首选之所……随着人们对休闲概念的逐步理解和实践,“休闲”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休闲不只是旅游那么普遍,也不只是打高尔夫球那样高贵,休闲只是人的一种精神态度和存在状态。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用业内人士的话说,休闲的本质就是让人们体验到“生活就是休闲的真实写意”,而我们每天生活的社区,就是最好的“休闲基地”。

  我国自1999年10月起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以来,这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以及闲暇时间的集中,促成了假日经济的形成,于是旅游就成了休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每逢节假日,人们成群结队扎堆出门旅游,在漫山遍野的人群中“挣扎”几天,除了一身的疲惫还得到了什么?旅游景点除了捞了一笔钱之外,还收获了遍地垃圾。诸如此类的情景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休闲,而真正的休闲,必须让人们享受精神的愉悦。从今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和“3天小长假”休假制度,这也使人们对休闲的时间有了一定的自主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休闲质量。所以,目前这种带薪假期制度和小长假制度的合理搭配,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显而易见,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推动,休闲正不断地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休闲方式也在朝着日常化、行为化、社区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休闲经济也是一种文化经济,休闲基地的文化内涵是区别“休息”与“休闲”的重要标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休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教育,要寓教于乐。休闲产业必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这才是休闲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休闲时代,不是吃喝玩乐的时代,而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它让人变得理智、变得通达,它可以激发人们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省城兰州周边的一些度假山庄、生态园等,除了餐饮、垂钓和休闲等功能外,还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功能,有时还能在餐饮过程中看到时下流行的歌舞表演、诗友们的诗歌朗诵。沿兰州南北滨河路临黄河一带的众多茶楼,落座之后,品茗赏景,在这里可以一览黄河两岸景色,聆听公园里各种地方戏曲发烧友的唱腔,在繁华中感受闹中取静的意趣。这种“很生活”化的消费方式,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小康社会的缩影。 除此之外,一种类似于自助游、自驾游和农家游的新型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也逐渐在我省部分人群中悄然兴起。

  所谓“无景点旅游”,就是不再跟随旅行团走马观花,到知名景点一游了之,而是驻扎到某地,随意安排行程,或者在城市大街小巷闲逛,或者到乡郊野外体验民风民俗。与自助游、自驾游一样,“无景点旅游”也是休闲游的一种,尤其受到白领一族与老年人的追捧。旅途中,他们往往选择在一个地方悠闲地住上几天,喝喝茶,吃吃饭,和当地人闲侃,体验当地民风。 业内人士认为,“无景点旅游”暂时不会对旅行社业务造成很大冲击,绝大多数游客依然通过传统的旅行方式跟团出行。无景点旅游也不是完全不游览景点,而是自己去发掘旅途中的乐趣,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众多旅行社发展的不足之处,说明旅行社在景点安排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设计出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