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北大演讲被呛下台引热议 揭秘于丹成名之谜(图)

 zhjzh1106 2012-11-19

于丹北大演讲被呛下台引热议 揭秘于丹成名之谜(图)回复:1  人气:373

  楼主 发表于2012-11-19 10:09:25  0

    人红是非多。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里上演的一场昆曲盛宴,成了这两天媒体的焦点。然而人们聚焦的却并不是昆曲艺术本身,而是一个跟演出关系不大的插曲。在当天的演出快结束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界名人于丹准备上台致辞时,却遭遇了部分观众的反对,要求她下台。这个尴尬的场景立刻被多名观众发上微博,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风波。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成为红透半边天的文化明星,于丹的成名之路似乎颇受关注。

  孔夫子有言: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令孔老夫子万万想不到的是,两千五百年之后,他会与一个叫于丹的小女子结下不解之缘。这个小女子使他的《论语》成为普世的“心灵鸡汤”。自“十一”黄金周亮相央视《百家讲坛》以来,于丹这个名字已经替代了“超女”、“易中天”,跃居各大报纸、网络显要位置。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多次受邀担任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及公益活动的重要嘉宾,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现在滔滔不绝讲座的于丹也有着孤独沉默的童年,曾经极度缺乏自信的她,在遇见一位改变一生的老师后,生命开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孤独童年 和姥姥相依为命

    于丹1965年出生在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独特的环境之中。由于父母都下放了,于丹和姥姥住在一个旧旧的老北京四合院里。姥姥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旗人老太太。于丹一天幼儿园都没有上过,在六岁半上小学之前,都是封闭在那个院子里的一个非常孤独的小孩,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只有姥姥教她背诗词,写毛笔字。于丹曾说那段时光在她眼里,是悠闲的。由于在那种环境下长大,所以于丹很小就是个特别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孩子,喜欢读黛玉葬花啊这些东西,因为没有人可以沟通。

 

   沉重童年 四岁学国学

    于丹曾说过:“我的童年是沉重的。”具体体现在:一、研究文史的爸爸从于丹3岁起就让她练字,并且不考虑她对“柳体字”的兴趣,而是强硬地要求她练魏碑,目的是让她从间架结构练起。二、从4岁起,于丹就被父亲要求读《论语》以及很多经典名著,即使年幼的她觉得枯燥无味也要无条件地背下来。这样严厉的家教使于丹的童年显得很沉重,也很孤独,但于丹说,如果没有父亲当时对她的严格训练,就没有她今日的成就。成人之后的于丹,在一次次经历人生历练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经典文化中的深蕴,她现在并不沉重,也不孤独,正如她说的她是一个爱玩、爱闹的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自幼喜欢细腻的诗词

    于丹是在戏曲、诗词,这种风花雪月的流光下酝酿大的一个孩子。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姥姥对她管教十分严格,经常说“不许出去,在家看书!”。这些童年经历,使得于丹喜欢的诗词都是很细腻的,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李商隐和李后主。连同残损的那些,李后主的词一共有83首;于丹曾经做过一件事,把这83首词每一首都抄了一遍,然后自己给装订起来,还装了个旧旧的蓝色的封面,然后用线穿起来,自己做了一厚本词集。

 

     初中性格孤僻 缺乏自信

     由于从小就是个孤单的孩子,于丹上初中后,依旧非常沉默,少言寡语,而且性格一点都不自信。她曾向媒体爆料自己除了文科好,别的什么都不好,数学差得一塌糊涂,体育差得一塌糊涂。那时候别的孩子都不带我玩,我自己从小在院里玩大的,什么丢沙包啊,跳皮筋啊,我都不怎么会,谁带我,那一拨就总得先输。

 

    遇见改变一生的老师

    于丹初中时读的是北京按照居住区划分的一所非常普通的中学,它的教育很一般,甚至不怎么好。但她却遇到改变自己一生的一位语文老师。这位语文老师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他手里送出去一群中文系的大学生。那时因恢复高考不久,而且这是一所普通的中学,所以就没有人考上大学,包括他的两个儿子都没上大学。于丹压根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大学,但是这个老师让她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才情的学生。

 

    老师给的震撼

    老师总是在给于丹“添饭”:每次总要给于丹很多书,然后总要她读。一个老师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的这种特别的关注,它会让你觉得你必须为他好好读书。有一天,老师叫于丹去他家交她做读书卡片,他家在北京一个破破烂烂的胡同里,只有两间小房,外边就一个大床,里边就有像重要抽屉一样的柜子。老师把一个一个抽屉抽开,全是他那手漂亮小字写的卡片。墙上满是书。那个时候于丹非常震撼,后来她回忆起来曾说,就在那种破败的屋子里,我14岁的时候,突然懂了什么是文化和人文,太震撼了!

 

    考上四中 老师喜极而泣

    上初三了,由于于丹是那种考试不紧张类型的,中考时发挥极佳,阴差阳错地考上北京四中了。于丹妈妈去学校给她办手续,老师就拉着于丹妈妈就哭了。你老师哭着跟于丹妈妈说“大姐啊,我心里太矛盾了。为了这个孩子,我愿意她去四中。我的一个梦又垮了,又不能从我手里走出一个中文系的大学生。我等了多少年才等到她呀!但为了孩子,让她去,我祝福她。”

 

    四中改变性格

    直到1980年上高中,到北京四中的时候,于丹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改变。于丹在书中曾写道:四中是铸造我人格的地方,它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创造性。其实人没有一个突变的时刻,前几天中央台让我写什么是潜能,我就写人的一生就是把所有的潜能变化为显能的过程。你开发了越多的潜能,你就越接近最真实的自己。我们一生可能错过自己,就是因为潜能没开发出来。我小时候是那么怯懦,那么不自信的一个人,但现在就很自信。比如讲英语这件事情,我一个助理就说于老师就是一个世界公民,到世界各国都跟人家暴侃。其实不是说我讲得多么标准,我认为语言这东西,不管准确不准确,能沟通就行,比划也行。

    百家讲坛解读《论语》一炮而红

    虽然于丹顶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策划,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等一大串头衔,但让她一战成名的无疑是百家讲坛解读《论语》的短短七天。打从于丹迈上讲坛至今,以她为落脚点的“正邪之辩”就从未停止,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所带来的“走红”条件,也让于丹顺利在舆论的视野里,完成了从一名平凡大学教师向“明星”人物的过渡。

 

    于丹谈《论语》

    于丹曾说《论语》不是唯一的经典,中国文化也不是唯一的文化,不见得学中国文化就要把西方所有东西都排斥了。作为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的身体要像个烧杯,所有的思想在你这儿进行化合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累积,更不存在某种一元化的救赎。我们的心只有从这样的狂热中逐渐沉静下来,才能离真实近一点,离经典的本意近一点。

    于丹品《论语》的意义

    于丹品《论语》、《庄子》使我们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文化瑰宝,讲座与书中也介绍了许多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哲理,在这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中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庄子相伴,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于丹告诉我们,经典永远都不会被抛弃.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你会感到一阵放松,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气息,让你豁达的去接受一切。对社会的贡献:在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帮助广大观众懂得感悟生命,感悟人生。

    于丹对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自2006年以来,于丹先后出版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等著作。书中通过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引领大众回归古代先贤提供给世人的生存智慧,其中包括生命价值、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等,这些内容不单是知识和趣味,而是现代人寻求心灵安定所亟需的精神力量。这些著作力图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当下价值的建构,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于丹著作持续热卖

    于丹的著作持续高踞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其中《于丹〈论语〉心得》出版以来,简体中文版销量高达500余万册,繁体中文销量达5万余册,带动了传统文化热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于丹教授的数次签售活动,读者均排起长龙,签售常常持续至深夜,《于丹-庄子心得》一天即售出1.5万册,首印10万册,1周内脱销。《于丹〈论语〉心得》国际出版合同已涉及28个语种、34个版本,已出版简体繁体中文、韩、日、英(4个)、德、意、西、荷、法、葡等版本,除了中文本连续重印,日语、英语、法语版本也已经重印,外文版总计已销售近40万册。此外,2011年,《于丹<论语>感悟》也已签署越南版出版协议,法语版电子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