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饮(yǐn)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出自《三国志》。意谓武昌鱼味美却不去食用,宁肯饮用淡而无味建业之水。它反映了人民坚守故土、反对强迁的意志。 这里的“饮”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双手扶着酒坛子,正低着头,伸长脖子,用舌头吮饮的形状。金文形体则成了从“今”得声,从酉(酒)从人饮的形声字。酉,是酒的古体初文。到小篆形体时,“口”和“舌”的部分变为“今”的形状更明显了。人的身体部分讹变为“欠”。这样一来,就成了左声(今),右形(欠)的形声字了。楷书形体由小篆演变而来,为书写方便。索性把声符和酒坛都取消。换上了“食”字旁。于是又成了会意字。最后简化为“饮”。 “饮”字的本义是“喝”。如《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意思是说:往上吃到地面上的尘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也可引申为“喝的东西”。如方苞《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意思就是:大小便全部关闭在屋子里,与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
饮水思源
1927年,刘开渠被介绍到南京中央学院刻蜡板,在那里他迷上了雕塑。当时,蔡元培正主持学校的工作。一天早晨,蔡元培很有礼貌地问刘开渠好。这使他终于鼓起了勇气说:“蔡先生,我想去法国学雕塑。”出人意料,蔡元培听了很高兴,说:“很只是我们国家还从没有派人出国学雕塑,我记着这件事,等以后有机会吧。” 刘开渠觉得此事希望不大,也就没放在心上。1928年杭州国立艺专成立,他被聘为助教,来参加开学典礼的蔡元培一见到刘开渠,就开门见山地说:“那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等有了机会我一定派你去。”不久,刘开渠便收到了派他去法国学雕塑的公函。然而,他却拿不出路费,只好找到蔡先生。见他如此窘迫,蔡先生安慰他说,不要着急,我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就这样,刘开渠到了法国。 刘开渠学成回国后,也一直受到蔡元培的提携。多少年后,刘开渠还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蔡元培,就没有我这个雕塑家刘开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