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行(xíng)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出自《盐铁论·非鞅》。意指说话是容易的,可做起来就困难了。 这里的“行”是一望便知的象形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都可以看出,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十字路口形状,读háng。到了小篆形体时,就看不出四通八达的样子了。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让李斯统一文字,李斯在秦山石刻上把“行”字讹变为小篆那样的形体,许慎以讹传讹,说什么“行”是“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彳”和“亍”(chì、chù)都是小步走,走走停停的意思。事实上并非如此,在道路上行走也叫‘行’,动词,音xíng,如‘行人’等。楷书形体确实看不出是十字路口了。 “行”字的本义是“路”。如《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háng)”意思是说:走在那边小路上。 也可以引申为“行走”。如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补》:“始浮,行数十里乃没。”意思就是:开始漂浮着,行走几十里后就沉没了。
秘密行动 有谁会知道,国内第一本系统地长征回忆录是红军长征中唯一的大学教授成仿吾撰写的。 事情起于“十年动乱”,当时,身为山东大学校长的成仿吾年近古稀,“四人帮”诬其为“二十年代黑线人物”、“反鲁迅”等,因此遭致批斗,老人两根肋骨被打断。 对于一个自觉追求革命的作家和诗人、他不能看着精神之光被扭曲、被亵渎。于是,他开始了一场“秘密行动”。他决心写长征回忆录,要为“不经事”的学生们留下一分精神财富。 不久,他开始动笔,写一张,夫人抄一张,抄好一张藏一张。他对夫人张琳悄悄地说:“放心,我们党是不会被他们弄垮的。我就是要歌颂党的永不泯灭的光辉!”直到成仿吾被“解放”到青岛休养,写作才转入公开。 1976年,人民出版社很快铅印《长征回忆录》征求意见本,聂荣臻、黄火青等许多老红军拜读了这本书。在长征胜利40周年之际,正式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对整个长征的回忆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