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字一故事(204)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8:23 张茜和桌边的几名运动员为总理敬酒去了,贺龙一见,赶快夹起一大块回锅肉递给陈毅,说这是你们四川的菜,快吃下去。原来,那时候经济情况虽有好转,但人们平常吃肉还是有定量的,加上陈毅的胆固醇较高,不宜吃肥肉,所以在家里张茜对陈毅的“饮食管制”是极严的。天性幽默的陈毅把桌下的“斗争”公开到桌上:“报告总理,为一块肥肉,张茜搞我的武斗喽!”周总理一听,笑着说:“先吃肉,回家再斗。”在场的所有人都笑出声来。 一日一字一故事(205)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8:05 一日一字一故事(205)7月24日 丘(qiū)。“丘”字的本义就是“小土山”。如《庄子?胠箧》:“丘夷而渊矣。”意思是说,山丘被削平了,山谷也被填满了。如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意思就是:高大的房屋何以变为废墟尚且不知道,谁又能考究郢都的东门为何荒秽。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亦何面日复上父母丘墓乎?”意思就是:又有什么脸面再上父母的坟墓呢? 一日一字一故事(206)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7:47 “求”字的本义是“带毛皮衣”。杨振宁说明来意后,吴教授拿出一本《现代物理评论》对小杨说:“这是一篇论述分子光谱学和群论关系的论文,很有难度,你拿去读,只要有心得,写出来就可能作为毕业论文。”吴教授的几句指点,决定了他今后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称理论。1945年底,杨振宁去美国留学,他决定拜访美国物理学界最权威学者、意大利费米这位名师的门下。杨振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1946年1月见到费米教授。 一日一字一故事(207)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7:27 一日一字一故事(207)7月26日 区(qū)“转息而延缘万古,回瞬而周流八区。”出自韦承庆《灵台赋》。这里的“区”是象形字,朱芳圃说,它是“瓯”字的初文。黄约斋《字源》说:“区是收藏物品的地方。所以品字上加个匚,显示众物得到隐藏的意思。” “区”字的本义是放置东西的器皿。看到的一切要不要如实地向中央反映?连云山在征得领导的意见后,决定将这个情况反映给最高层的领导,便连夜写了深圳大逃亡见闻等四篇内参。 一日一字一故事(208)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7:08 一日一字一故事(208)7月27日 曲(qū)正像黄约斋《字源》中说的那样:“曲是弯曲以受物的各种器具,有的只一个弯曲,成角尺形的,如畚箕之类,有的四面弯曲以成凵形器,如筲箕,簸箕之类。”到小篆形体时,字形变成像能装东西的器物之形。“曲”字的本义是“弯曲”。他集宋代几个名家的词句,概括出治学的“三境界”,历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为人们的传诵,这三种境界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日一字一故事(209)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6:49 一日一字一故事(209)7月28日 取(qǔ)甲骨文形体左侧是一只耳朵,右侧是一只手,手抓住耳朵就是“取”。其实“取”字之所以从耳,是因为古代在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为证而记功。“取”字的本义是“割取左耳”。这个青年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 丰子恺恍然大悟的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于是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杜处士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一日一字一故事(210)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6:30 一日一字一故事(210)7月29日 去(qù)这里的“去”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上部是一个人的形体状,下部是“口”,表示古人所住的洞穴的出口,人离开了洞口就是“去”的意思。小篆形体则在“口”字的上部又打开一个口,表示人走了的意思。这个字到楷书时形体变化较大,上部的人(大)形居然变为“土”字。“去”字的本义是“离开”。 一日一字一故事(211)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6:06 黄约斋在《字源》中说:“泉字是洞中流出来(水)的象形,那洞本来是方形而平顶,后来变成扁圆而有顶,这才终于成了现在这样的白下水。”小篆其外为泉眼形,其内的“T”形,也是表示水流如注的意思,到了楷书阶段,就根本看不出泉眼淌水的意思了。“泉”字的本义是“泉水”,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意思就是:华山洞的下面平坦开阔,有一股泉水从山岩的旁边流出来。 一日一字一故事(212)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5:32 一日一字一故事(212)7月31日 犬(quǎn)后来“犬”字多用在偏旁,写作“犭”,便又另造一个“狗”字,这个“狗”字以“犭”作偏旁,以“句”(古音读钩)作声旁,这样“狗”便成了形声字了。“犬”字的本义是“狗”。徐懋庸崇敬鲁迅,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先生翻译的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以后》两篇小说,一方面是译文,他认为翻译得好,后来他搞翻译时,也模仿鲁迅的直译。 一日一字一故事(21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5:08 一日一字一故事(213)R 8月1日 冉(rǎn)这里的“冉”是象形字。《文字蒙求》说:“(上须下冉)之古文也,俗作髯”。后来,由于“冉”多用于“冉冉”(柔软下垂或慢慢地等义)。“冉”字的本义就是“髯毛”。从1919年9月到1920年4月,宗白华以惊人的气魄编发郭沫若的新诗五十余首。从现代文学史的角度看,他不仅是郭沫若《女神》中大量优秀诗篇最初编发者,也是一位鉴赏者。 一日一字一故事(214)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4:47 一日一字一故事(214)8月2日 人(rén)这里的“人”字是彻头彻尾的象形字。楷书“人”字两笔的下端竟像人的两条腿了。如《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意思是说:古代帝王制定法度 的依据是人,而自己也是人。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周思聪作品回顾展》上,著名画家吴冠中说:“周思聪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和人品都是一流的。” 对于功名利禄,她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 一日一字一故事(215)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4:27 一日一字一故事(215)8月3日 日(rì)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都像一轮太阳形状。黄约斋《字源》:“这是太阳的象形,当中一点不一定代表什么,只为一个空的轮廓怕人辨不清,用它做个特别标识的。古代刀刻文字不便刻图形,故有其它种种的形状”。“日”字的本义是“太阳”。意思是说:山陡峻高耸遮住了天上的太阳,山下幽暗阴晦淫雨不停地下。九十年代初,15岁的上海小姑娘杜冰蟾发明了汉字全息码,被人称为汉字中的“门捷列夫表”。 一日一字一故事(216)一日一字一故事(216)8月4日 戎(róng)这里的“戎”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由“戈”、“十”(近似“十”字,实为盾牌的形象构成)。可见,一个是进攻的武器,一个是防卫的武器,组合到一起的“戎””字,就成了古代兵器的总称。古代有所谓的“五戎”就是指五种兵器。“戎”字的本义是“兵器”。有一点应注意:戎、兵都可以指兵器,但“戎”是兵器的总称。 一日一字一故事(217)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3:34 这里的“乳”字是辨形知义的会意字。“乳”字本义是给孩子“喂奶”。一位外国朋友找到他,推心置腹地说“杨先生,留下吧!这里生活舒适,眼界也开阔,中国太穷太落后了!” “中国穷是事实,落后也是事实,但那是我的祖国,绝不能抛弃。如同母亲用乳汁把儿子哺养大,儿子不能抛弃母亲一样。只要中国人齐心协力奋斗,穷和落后是可以改变的。我怎么能为自己舒服不回祖国呢?”听了杨钟健发自肺腑的心声,那位外国朋友无言以对了。 一日一字一故事(218)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3:05 一日一字一故事(218)8月6日 若(ruò)隔不多久,原稿原样退回,稿中附有一张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意思是只要改一个字,改“红”为“民”,书稿就可以出版了。吴晗对此很恼火,第一是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近600年前的“红军”(元末农民起义军)都不让写。“民军”是专和红军作对的反动军队。“红军”如改成“民军”,恰恰把敌对的军队颠倒过来,“红军”变成地主军队了。 一日一字一故事(219)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2:44 一日一字一故事(219)8月7日 丧(sāng)这就有两个意思:一是古“萼”字,二则有花萼未开而僵死或花落的意思。丧幛挽联。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公祭大会上,丧幛挽联如云。参加葬礼的人们看到一幅风格独异,情真意切的挽联,这幅挽联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1913年,蔡锷被妄图称帝的袁世凯软禁于北京城内,1915年,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下,从北京逃出,逃出后不久,他就在云南省举“讨袁”义旗。 一日一字一故事(220)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2:18 一日一字一故事(220)8月8日 山(shān)如《说文》:“虎,山兽之君。” “山”有时也当“山神”讲。在这生死的关头,这两个坚强的革命战士互相推让,刘雪苇要刘青越狱,说:“你是中央决定的书记,你应当走。”林青说:“我脑部伤重,医治不能恢复,即使越狱成功,对革命的贡献也没有你大,还是你越狱好。”后来,敌人又把他们分开关押,董亮清只分管刘雪苇。就这样,刘雪苇同志越狱了,而林青同志则在后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日一字一故事(221)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21:56 一日一字一故事(221)8月9日 商(shāng)这里的“商”是会意字。也有人认为“双柱,大腹,三足器……古文表示其字为器皿”。这个字从金文开始下加“口”形。“商”字的本义是“器皿”,后世本义很少有人知道了。在古书中“商”字多作“商人”讲。(五)“则始终只有一条。”全文都是流利的白话文,这里突然出一个“则”字,很伤文体的和谐,建议改却。 一日一字一故事(222)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18:22 一日一字一故事(222)8月10日 上(shàng)这里的“上”是指事字。“上”字的本义是“高处”、“上面”。他从入学第一年的下学期起,即以第一名而享受免交学费的待遇。有一次,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家里给了他几元钱去交学费。后来母亲发现了钱大为惊异,追问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不把钱交回家呢?他回答说:怕以后考不了第一名,如果要交学费怎么办?所以留下准备着。 一日一字一故事(22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1:18:01 一日一字一故事(223)8月11日 少(shào)这里的“少”字是形声字,王筠《文字蒙求》说:“从小丿声”。它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当“不多”义讲时读shǎo,如《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意思是说:邻国的人民不减少,我的人民不增多。读shào时,意思与“老”相对,当“少年”讲。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意思就是:张衡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