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光灯,紫光灯你用了吗?当心!

 记忆中的老屋 2012-11-19

转帖: 一、LED发光二极管已被全球公认为最高效的人造照明技术。虽然国内还有不少人在商家误导下认为LED是用来替代LCD液晶的显示技术,但实际上这种高能效照明技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如今从各种指示灯、路灯、节日彩灯再到笔记本、电视背光都在广泛采用LED照明。由于其高能效,人们普遍认为用LED灯取代传统的灯泡、荧光灯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做法。

  然而,近日由美国加州大学艾尔文分校进行的一项调查却显示,使用LED的环保功效很可能会被其包含的有毒物质所抵消。在该校**生态学系和公共健康项目共同进行的这项研究中,他们分析了市场上常见的圣诞树彩灯组中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LED灯,其中既包括高亮度LED,也包括低亮度产品。

  结果显示,这些LED灯中包含有锑、砷、铬、铅以及其它多种金属元素。其中,部分LED灯的有毒元素含量已经超过了监管部门制定的标准。比如在低亮度红色LED灯中,研究人员发现其铅含量超标达到8倍,镍含量也超标2.5倍。

  实际上在美国加州法律中,绝大多数LED灯都已经被明确定义为有毒垃圾,如果使用普通填埋的办法处理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如果LED灯破碎,还可能会对直接接触的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至今,无论各国**还是民众都对LED灯的环境和健康危险知之甚少。

  该报告表示,LED中的砷、铅、镍和铜元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未来应当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调查,以促进**对LED产品的安全使用和回收处理制定规范。简单的说,大家应该清楚,虽然LED的能效非常高,但它绝非完全环保的选择,只是蕴含的潜在危险和其它照明技术不同罢了。
二、 LED需要由于单个发光面比较窄,通常大规模集成在线路板上,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发光源,由此会造成大量热量积累,有时会击穿电路板。所以LED灯的散热一定要好。

三、 人眼最不能接受的是蓝光和UV光(即紫外线光),蓝光杀伤人眼活性细胞的能力是绿光的10倍,而UV光杀伤人眼活性细胞的能力又是蓝光的10倍,长期接触大量低波长的蓝光能大量杀伤人眼活性细胞,最终癌化形成斑块。而LED白光形成主要是靠450-455NM波长蓝光激发荧光粉,其中波长越低击发能力越强,通常LED的波长出厂控制在500NM之内,即450-455NM,或455-460NM,属于伤害最强的区段,如果波长变大,那么激发荧光粉的能力就下降,效率降低。人们为了追求亮度,通常更会加强LED的蓝光强度,点灯时间越久,荧光粉衰减越快,进而导致人眼接触的蓝光波段的光照越强烈,从而对人眼造成伤害。

  所以LED灯具在道路交通的LED导航指示、LED路灯、LED台灯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容易让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头晕眼花、不舒服的感觉,甚至长期使用会变成眼晴伤害,使得患眼病的机率会有所提高

    另据中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记者 周文超)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天气冷了,许多妈妈在给宝宝洗澡时会打开浴霸。但近日一则新闻,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陕西一个宝宝在浴霸下洗澡2个月后,竟然失明了。浴霸为什么会对孩子的眼睛有如此巨大的伤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呢? 据相关媒体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主任付彦江认为,浴霸伤眼,是其中的蓝光所致。蓝光并不是指蓝色的光,而是波长为400-500纳米的高能量可见光。它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损害,且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因此,蓝光被研究证实是最具危害的可见光。

婴幼儿时期,是眼睛最容易受到蓝光伤害的时期。因为婴儿出生时的晶状体相对比较清澈,难以过滤蓝光。在0-2岁这个年龄段,大约70-80%的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在2-10岁这个年龄段,大约60-70%的蓝光会照射到视网膜。所以,在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医生就一定要用黑布遮住婴儿的眼睛,避免其受到伤害。

蓝光对眼睛的损伤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就算孩子不直视光源,时间长了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对于儿童,特别是喜欢“找亮”的小婴儿来说,日常保护眼睛避免蓝光的伤害非常重要。还有哪些光源有蓝光呢?一种是LED灯光。比如电脑屏幕、大屏手机等的光。一种是玩具的闪烁光。许多幼儿玩具都有不断闪烁的光源,虽然强度不大,但是孩子接触较多,也容易造成伤害。还有一种是闪光灯。给2岁以下的孩子拍照,最好不使用闪光灯。还有一种是射灯。有孩子的家庭,装修时应少采用有舞台效果的射灯,以保护孩子的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