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葫芦丝走进教学

 binglunnongying 2012-11-19
让葫芦丝走进教学

主题词:葫芦丝   学前引导  学法指导  乐曲选择  表演欣赏

内容摘要:
葫芦丝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它音质如丝绸般柔美,并且携带方便,近几年来颇为流行。为普及民族音乐,宏扬中华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少年儿童了解、喜欢葫芦丝。在学前指导上,通过民间传说让学生喜欢上葫芦丝,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在学法指导上,分层次、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符合儿童学习的认知特点;在乐曲选择上,结合儿歌与基础练习,做到生动活泼,既有基础技能的学习,又不易产生烦躁心理;最后通过表演与欣赏,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品位,达到宏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正文:
近年中国乐坛又掀民族风潮,来自云南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成为人们的新宠,当习惯了重金属音乐暄嚣的人们聆听到来自云南的葫芦丝音乐时,那天簌般柔美的声音仿佛将人们重新引领回大自然,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真与质朴。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将这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介绍给更多的学生,为普及民族音乐、宏扬民族文化尽绵薄之力。
一、学前引导
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接受葫芦丝,这离不开老师学前的正确引导。为了让学生喜欢这件乐器,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傣族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音乐。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同学们听得入了迷,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葫芦丝向学生展示,孩子们立刻被它奇特的外型所吸引。接着我向学生介绍:这是流行于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它有高、中、低三种类型,常用的有C、D、F、G等调,因为地域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不同,葫芦丝的样式和构造也有所不同。现在它不仅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在孩子们好奇目光的注视下,我适时地演奏起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曲《希望》,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加上葫芦丝独特的恬美音色立刻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学法指导
学生怎样才能熟练的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方法,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和耐心细致的学法指导。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葫芦丝最容易遇到的困难有三处,第一是“咕”音的发生。初学时通常会在一个音的音头和音尾发生“咕”声,严重影响吹奏效果。音头“咕”是因为吹奏时气流较弱,气头是软的;音尾“咕”是因为吹完后口腔里的余气,这部分余气在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导致“咕”音。我的做法是用“吐”音解决音头“咕”,音尾“咕”则是在吹完后迅速将嘴唇微微张开,将气流断掉,便可避免“咕”的发生。
第二是低音“咪”的掌握。低音“咪”是葫芦丝上特有的一个音,指法和低音“嗦”相同,不同的是低音“咪”的气流最弱,而低音“嗦”的气流最强,区分它们是靠改变气流的强弱来决定的。学生在吹奏低音“咪”时极易产生畏难情绪,我首先是缓解和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把嘴唇和腹部肌肉完全放松,然后再向吹嘴内轻轻吹气,气流速度要放到最慢,如果还是无法发声,就让他们试着从嘴角两边把气漏掉吹奏(掌握后方法后嘴角不能再漏气)。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大胆尝试不断练习,最终都能掌握低音“咪”的演奏技巧。
第三是吐奏。吐奏又分为:单吐(T)、双吐(TK)、三吐(TTK,TKT)。其中,单吐最为简单,分为短吐和连吐。短吐的特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演奏时舌头吐动时要有弹性。而连吐时舌头动作要比短吐轻缓,要求把音清楚地从嘴里送出来,保持音符的时值,气流似断非断。双吐是用来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在学习双吐初期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将双吐变成单吐(也有极少的变成三吐),手口也不能协调。我就让学生先用嘴读,然后吹奏时放慢速度,把十六分音符当作八分音符用双吐来吹奏,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加速,多次练习,直至掌握。三吐又分为前三吐(TTK)和后三吐(TKT)。双吐掌握后三吐的学习就很容易了。双吐和三吐是葫芦丝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法。由于乐谱中的吐奏通常没有标注,我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运用,再通过大量的双吐三吐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总之,葫芦丝的教与学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教学。
三、乐曲选择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葫芦丝的积极性,乐曲的选择也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初学葫芦丝时需要做大量枯燥而乏味的基本技能练习,此时学生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的做法是将简单且适合葫芦丝演奏的儿歌如《玛丽有只小绵羊》、《小熊和洋娃娃跳舞》、《金孔雀轻轻跳》等穿插其中进行交叉教学。既满足了学生演奏乐曲的愿望,又达到训练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的演奏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此时简单易学的儿歌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又适时的在教学中相应的加入一些侧重技巧练习的乐曲,如《竹林深处》、《竹楼情歌》、《姑娘生来爱唱歌》等。同时也为不局限于传统曲目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又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中学生既喜欢又适合葫芦丝演奏的优秀作品,如《弯弯的月亮》、《是你给我爱》、《涛声依旧》、电影《神话》的主题曲等进行教学,不但拉近了音乐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又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欣赏
葫芦丝早在先秦就已诞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音阶为民族调式音阶。它的音域较窄,一般在九度以内,但其音色圆润质朴,温柔细腻,有着极佳表现力,通常用于演奏小调山歌等民间乐曲,演奏形式多为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是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带着这些曲目参加不同层次的文化演出,优美的旋律常常引起观众的共鸣,有的观众甚至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通过参加各种演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对音乐尤其是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的学习也带动了家长的参与,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民乐爱好者。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进步,而我们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知识的同时或多或少有点忽略了我们本民族值得骄傲的东西。我将葫芦丝引进教学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希望借助学校这片沃土做个推广民族音乐的先行者,将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重新唤起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认识,培养更多的民乐爱好者,将更多的人引领到喜欢民乐的行列中来。我也将为此不懈努力,让中国民乐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