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癌症的核心环节

在中医药中,治疗癌症的一条重要的思路就是活血化瘀,自古至今,中医就重视对瘀血的治疗,当代的科学实验验证的传统中医药方剂中所用到的活血化瘀药主要功效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从张仲景时代的鳖甲煎丸开始,中医治癌都离不开抗凝血药。鳖甲煎丸中的赤芍、桃仁、地鳖虫、蜣螂虫、鼠妇等就是中药中重要的抗凝血药。

除此之外,丹参、鸡血藤、益母草、昆布、三棱、莪术、红花等中药均为抗凝血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建的一系列的逐瘀汤(见王清任著作《医林改错》)现在被广泛的用于癌症治疗。
中药方剂除考虑活血化瘀之外,还同时考虑软坚散结,如鳖甲、生牡蛎、蛤粉、海藻、昆布、夏枯草这类软坚散结药,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均是对癌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

有的中医甚至处方中会出现以毒攻毒类药,如全蝎、蜈蚣、壁虎、蟾蜍、附子等以毒攻毒类药,这些药物在动物实验时也被证实有抑制肿瘤的效果。
对内热严重的患者,还需用到清热解毒类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虎杖、藤梨根、重楼、白头翁、山豆根等,这些药同样具有抗癌效应。

据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把阿司匹林衍生物混合在一起制成一种“超级”阿司匹林。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型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十多种恶性肿瘤生长,而且无损实验鼠正常细胞。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有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突发的作用,现又被发现有抗癌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的功能实现。
在中医药中,治疗癌症的一条重要的思路就是活血化瘀,自古至今,中医就重视对瘀血的治疗,当代的科学实验验证的传统中医药方剂中所用到的活血化瘀药主要功效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与阿司匹林单味药抗凝不同,中医的一张处方中,涵括了多方面抑制肿瘤的药物,理论上说疗效应该胜于阿司匹林。对于早中期,甚至晚期中的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用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在当代名中医的医案中,有不少被治愈的癌症病例。
不过极晚期(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四期末)和终末期(临终)的癌症患者被治愈的则少之又少。高明如赵绍琴、裘沛然、钱伯文、朱良春、郁仁存辈,也几乎没有一例这类患者被治愈的纪录。概因这类患者气血衰微已经到了极致,生命确实已近尽头。 早中期和中晚期癌症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确实非常有必要考虑中医的治疗。不要因为对其不了解而随大众否定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