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沦落两元价的苏州之书

 苏迷 2012-11-19
文/厚乾书房邓乾彬
        苏州的书,真是出得又多又烂,这是苏州的一个特色。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不服。
        在苏州贩书两年却似乎有贩书十年的体会。我说苏州的书多而烂并不是说苏州没有好书,而是指精品太少。苏州自古文风鼎盛,这没得说,藏书著书刻书,苏州都是可以称颂的。苏州的文人多,大家小家数不过来。苏州的出版业也兴盛,有那么几家。在苏州这样一个小城有这样多的文人有这几家出版社,书出的当然是便捷了,而且数量也很高。数量上且不说,就质量上,仅言题材大多是人云亦云,反复重叠,泛滥成灾,甚至有互相抄袭之嫌。题材相同类似不说,出书的风气倒是浓厚得可以,无论是学术界政治界,还是文坛商界,只要是能写几笔的都赶着出书,不能写的也会拿来自家私房照凑凑页数,再花点钱,哗啦啦印一堆个人作品集出来。出书的本意大概是没错的,个人所愿,或者是有计划的行业组织,自费或者公费,为达某种目的把书出出来。但问题是这些书是否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否有市场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书的发行量加上这么一个闷骚的小圈子,书多得就滥了,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新书就成了滞销货甚至到了仓库放不下的地步,大量没有开封的全品新书就只能卖给废纸中转站,有的经过贩书人变成二手旧书涌向旧书市场,书内容写得好书出得精倒也罢了,能有个好价钱,但就是那些不痛不痒没有建树言之无物为出书而出的书也只能放到地摊上低价处理,标价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书结果却只能卖两元一本甚至更低,如此沦落有人捡个便宜还算好,算是有了归宿,更多的则是在废旧回收中心直接过水打包变成纸浆,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出书人以及出版社的一种嘲弄。当然,书,你爱它就是宝;不爱,它就是废纸。书之沦落也是无奈的,这与时代的大环境也有一丝关系的。社会的功利,资讯的发达,人心的浮躁,书愈来愈让大多数人奚落,读书的人或者说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如今已经到了一个关口,书不会消亡,但它正在没落,沦落两元价是它悲剧的命运,更是人文的悲伤。
      书之殇,线装木刻就不多说了,兵火虫蠹,留下来当真可贵,然其境也堪忧,至于新技术下的新书旧书消亡的速度更是曾人震惊的,如今留下来的要么是纸中稻粱,要么是爱书人有心所藏,书越来越少了,读书人越来越少,书不但要好要精,更要有人识它爱它读它。这个时代,有的地方是缺少读书人的,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有的地方是缺少可读之书可藏之书精品之书无法沦落之书,这正是苏州的忌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