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首建异地工业园

 城市行者 2012-11-19
沪首建异地工业园
手机免费访问 http://www.cnfol.com/ 2009年10月23日 05:18 大公网 
  据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提供的最新消息,位于江苏大丰和海安的上海杨浦工业园已于本周三(二十一日)正式开建。据悉,首期开工项目共11个,总投资额超过19.95亿元(人民币,下同)。有专家认为,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等成本高居不下,上海一些制造业纷纷遭遇发展瓶颈,而杨浦首创的“异地工业园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也将有利于上海企业结构的升级改造。

  总投资超过19.95亿

  此次开建的上海杨浦工业园,是“一园两基地”的布局,分别设在江苏大丰和海安。据介绍,大丰工业园首批共开工建设5个项目,占地764亩,总投资14.95亿元;海安工业园首批共开工6个项目,占地282亩,总投资5亿元以上。两基地统一开发,共同管理,用工成本大、占地较多、管理比较成熟的企业倾向于向大丰集中;而精细加工、用工成本小、占地较少、管理比较简单的企业倾向于向海安集中。

  据杨浦区政府人士介绍,在长三角异地建立工业园的设想,最初来自于企业的建议。此前,部分杨浦区的企业随著产能的迅速扩大,中心城区无法满足其生产基地的需求,纷纷向郊区和外省迁移。于是,杨浦区政府从去年六月开始展开为本地企业寻找外地生产基地的调研工作,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对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11个县市进行了实地考察;而苏北盐城市的大丰市与南通市的海安县积极呼应,最终确定与商务成本较低、技术工人积聚的两县市合作,建立“上海杨浦工业园区”。

  据参与调研的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汤蕴懿博士介绍,“异地工业园区”开创了一种三赢模式,企业获得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杨浦区既留住了企业总部与研发、经营部门,又能提升本区域的产业升级改造;而苏北地区则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异地生产 统一经营

  此外,园区的建设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模式,即入驻杨浦异地工业园区的企业,总部不迁移,其研发和经营职能仍留在杨浦,生产在“异地工业园区”。同时,“异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作为独立的投资主体,独立承担土地费用、基建成本,独立进行建设、生产。园区土地先按照两地政府商定供地价格,再由属地政府按规划供应土地。由两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园区管委会,双方派员,统一负责园区的建设管理。

  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正向纵深进展,随著苏北等“后发地区”纳入一体化进程,区域发展的梯度空间明显扩大,区域内“先发地区”生产用地紧张、生产成本上升、劳动用工困难等瓶颈问题有了新的合作解决途径。上海的异地工业园建设思路和新的产业布局方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