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158)

 相约归渡头 2012-11-20
6月7日 鹿(lù)
  


  “鹿死不择音。”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意谓鹿在死前不再选择庇荫之处。比喻人临绝境,不择处所,只求能安身。
  这里的“鹿”是象形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看,“鹿”字简直是古代艺术家的杰作,美观的鹿角,有神的大眼睛,尖尖的嘴,轻盈的身体,跳跃的蹄,完美地表现了“鹿”的特征。小篆形体开始发生变化,到楷书时很难看出鹿的模样了。
  “鹿”字的本义是指鹿科动物。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意思是说:呦呦地鹿儿鸣,吃着野地的青草。
  在古书中,“鹿”字常常比喻作帝位,政权。
  
  鹿死谁手
  
  1938年,陆士嘉(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力学教育家),克服重重困难,进入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当时,闻名世界的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在该校执教。
  由于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中国人在国外到处受欺凌,被人看不起。再则,普朗特从来不接受女研究生,更不愿意接受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学生。由于以上两点原因,陆士嘉理所当然地被拒之门外。
  年轻的女学者很不甘心,她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更不能容忍他们看不起妇女。
  她抱着“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我就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的信念,向普朗特勇敢地提出考试的要求,并表示:“如果我考试不好,我决不乞求。”面对这位有强烈自尊心的倔强而聪慧的中国姑娘,普朗特只好同意她参加考试。
  结果,陆士嘉的考试成绩优异到普朗特深感意外的程度,于是他破例地接收一名中国学生,从而,陆士嘉成为普朗特正式接收的唯一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并且是一位女博士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