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令仪”是谁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0

“赵令仪”是谁


  ■宫立
  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单是鲁迅先生自己就有一百四十多个笔名。“赵令仪”这个笔名,鲁迅先生仅用过两次。第一次见诸1934年1月12日《申报》副刊《自由谈》的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第二次见诸1935年5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2卷第5期的杂文《论“人言可畏”》。“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鲁迅先生在《女人未必多说谎》中用铁的事实坦言,与其说“女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不如说“女人被人指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的时候来得多”。在《论“人言可畏”》中,先生痛斥新闻媒体对“更弱者如阮玲玉一流人”命运的扼杀。我是赞同李允经在《鲁迅笔名索解》中的解释的,赵令仪,“在旧社会是很像一个妇女的名字的”,鲁迅以“赵令仪”这笔名发表的两篇杂文,就内容来说,“都是为妇女抗争的”,这个笔名很可能是鲁迅先生联想到西汉的赵昭仪(即赵飞燕)而起的。
  想不到的是,用“赵令仪”做笔名的不单鲁迅先生一人,还有黄裳。
  鲁迅先生应刘半农先生之约,曾在《世界日报副刊》上分四次发表了他的《马上日记》,黄裳也“如法炮制”,分四期在《宇宙风乙刊》上刊发了他的《读书日记》(收入先生的《来燕榭集外文钞》时是合在一起的,笔者查阅原刊,《读书日记》分别发表在1941年8月16日第50期,10月1日第52、53合期,10月16日第54期,11月1日第55期)。对此,他曾这样回忆,“因投稿而相识的有《鲁迅风》和《萧萧》的编者文载道和《宇宙风乙刊》的编者周黎厂,就是写过抗日杂文的吉力。我为后者写了一篇《读书日记》,署名赵令仪。文章是模仿鲁迅先生的《马上日记》的,连笔名也是先生用过的笔名。当然又是‘画虎不成’。但因此却与黎厂相熟了。”日记中还多次涉及鲁迅先生,比如谈到鲁迅先生关于安特莱夫《红的笑》的译本的争论问题,鲁迅先生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以及两首《无题》等等。当时的黄裳只有22岁,画的“虎”还是“惟妙惟肖”的。
  黄裳用“赵令仪”署名的另一篇文章是刊发于1942年4月15日《文艺生活》第2卷第2期的《去国草》,在正文前有编者的话:“作者是我们赴缅部队中的一个政工人员,他在我们的部队将开出国境时,写下了这一篇文章。作者在写给编者的信中,曾这样说着:‘明天我们即入缅去了,可是大家对于祖国仍有太深的眷恋哩’。”文字是激昂的,写出了作者当时为万世和平去斗争的激动心情和对祖国“太深的眷恋”。《去国草》是笔者找到的黄裳的集外文。
  黄裳不仅用鲁迅先生的笔名发表文章,而且还为鲁迅先生开创的杂文时代的复兴呐喊,发表《杂文复兴》,“解放以后,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杂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结论,然而事实则是杂文的沉默”,要复兴杂文,就必须要“站稳了立场,抓住了论点的积极性和建设性,不要流于‘淡话’”。可惜的是,黄裳先生却因为这篇文章闯了祸,遭到了声势浩大的批判。
  鲁迅先生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一文中曾说“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从“赵令仪”这个笔名的使用情况的钩沉中也可以窥见他们的若干思想吧。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二人的笔名都比真名更被世人所知。
  作家的笔名“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不了解某些作家的笔名,他们当年载诸报刊的文章就无从寻觅,而翻看当年的报刊,那署以各种笔名的作品,又难知出于谁的手笔。为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必须揭开这些谜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