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理财热度升温 如何打理咱爸妈那点养老钱

 敬秋 2012-11-20
打理好自己的养老金不是件容易事 本报记者 刘阳 摄
咱爸妈那点养老钱
咱爸妈那点养老钱
打理好自己的养老金不是件容易事 本报记者 刘阳 摄

  “我行正在发行一款养老型理财产品,欢迎前来了解”, “本银行热销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4.6%,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hellip;”类似这样的短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年人的手机上。

  如何安度晚年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多,单单依靠社会养老保险还不够。这让商业银行们敏锐地“嗅”到了养老市场今非昔比的“钱味儿”。

  话说回来,如果能让咱爸咱妈那点养老钱还能再“生”钱,的确比捂着钱袋子要好。可是,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一番心思。

  记者调查  老年人理财热度“升温”

  最近几天,家住长春彩织街的李洁阿姨不时收到陌生短信。打开一看,内容几乎雷同,都是金融机构宣传的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李阿姨并不陌生,此前她还拿出15万元买了一款,正巧刚到期。不过,对于银行宣称的“养老型”,还是第一次听说。  11月12日,虽然气温突然下降,李阿姨还是顶着大雪一早就直奔临河街。用了一上午时间,李阿姨走了七家商业银行,最终在一股份制银行选择了一款期限为36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15万元的本金,如果年收益达到4.8%,能得7200元的收入,和刚到期的那笔年收益率4.2%的相比,多900元呢。”李阿姨买理财产品擅长精打细算,她说,这两款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也都是投资于银行间债券、货币市场等,风险等级几乎相同,那当然要选收益率高的。

  与李阿姨有所不同,家住长春市会展大街的高阿姨则更青睐买国债。“银行那些理财产品,我也打听过。最高的收益率能达到5%左右,但都是非保本浮动的,有投资风险!”高阿姨说,国债就不同了,收益率不低,风险还小。“比如3月10日那天我买的储蓄国债,5年期利率6.15%,而且是一年一付息,这比理财产品保险多了。”

  “同前几年相比,最近一段时间来银行咨询的老年人的确在增多。”长春市临河街某商业银行的王经理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统计,但从日常工作情况看,老年客户的增加比较明显。业内也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金融机构针对老年客户理财产品的设计力度在加大,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