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空灵克莱伯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0
逍遥空灵克莱伯
任海杰
  任海杰

  最近,市面上问世了一款著名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的传记片DVD《了无痕迹》,对生前饱受争议的谜一般的克莱伯,展现出了“冰山一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克莱伯。

  说到卡洛斯·克莱伯,必定绕不开一个人:他的父亲埃利希·克莱伯。老克莱伯在当时是与福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齐名的指挥家,名声显赫。当18岁的小克莱伯对父亲说,他也想当指挥,老克莱伯不屑一顾:有一个克莱伯就够了,他把儿子送到苏黎世去学生物。一年后,儿子回来了,对父亲还是说同样的话:想当指挥。见儿子如此执着,父亲终于同意。老克莱伯去世时,小克莱伯26岁。知子莫若父,老克莱伯在临终时承认,儿子在指挥上很有天赋。

  卡洛斯·克莱伯的性格,从他与父亲的关系上可见端倪。他既极度自信,又极度自卑;他竭力模仿父亲,盲目崇拜父亲,只要是他父亲指挥过的作品,就总觉得自己不如父亲,甚至为此而放弃已经准备的演出。其实,他与父亲在指挥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当人们告诉他,你指挥得很好,并已超过你的父亲,但他总是不信。纵观他的一生,指挥的曲目量少,可能与此有关。当然,也与他严于律己、追求完美有关。

  他是如此的渴望当指挥,但一旦如愿,他又马上厌倦了,打电话给姐姐维罗尼卡:我受够了,我不想做指挥了。但不做指挥,我又能做什么呢?

  难怪他的同事们疑惑了:他既是一个指挥天才,却又经常想放弃指挥;当他沮丧时,会感到一无是处;当他顺利时,又是舞台上最开心的人,开心得忘形。

  别的指挥家也许是将指挥作为一种职业,一项功成名就的事业,而他却是作为一件开心或不开心的玩事。这看似不可理解,其实是源于他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庄子。克莱伯非常喜欢读庄子的书,庄子逍遥人生的哲学对他影响深远。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在生活中留下痕迹,要了无痕迹。”所以,他不喜欢抛头露面,不喜欢与媒体打交道,不喜欢喧嚣与热闹,不喜欢与达官贵人交往,比如,能在拜罗伊特艺术节上登台指挥,是多少指挥家梦寐以求的,尽管他曾接到邀请,但从不受命。

  他晚年隐居在斯洛文尼亚的山间村落,很少外出指挥。尽管这时候他的指挥艺术已炉火纯青,尽管邀请他演出的名团接连不断,但他似乎都不动心。现在,我们知道了,他的鲜少露面,一是因为疾病,二是因为他感觉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艺术标准了。面对疾病和日趋老去的身体,他的态度又是与众不同。他晚年患前列腺炎,但不肯医治。他不愿面对老年和疾病,他感觉此生的使命已经结束,他已到了另一个世界,只是身体还在这边。通常人们都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必须要善待生命,有病就治,尽量延长生命,但他不认为如此。他觉得一个人奉献了一切,做了一切,生活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这又归到了前面,归到了他的人生观:逍遥空灵,了无痕迹。

  然而,世间充满辩证法,卡洛斯·克莱伯不想留下生命的痕迹,但世人却对他念念不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