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语文第172期:资不抵债的,仅仅是政府财政么?

 相约归渡头 2012-11-21
一、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海南植被破坏严重

近年来,有关于地产开发过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产过度开发造成的空置率现象越来越成为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不仅仅是东莞一地的个别现象。在各大城市,由于土地被开发的速度非常之快,加上各地区对地产行业的投入非常多,但是相对的环境配套设施却很不到位,甚至很多旅游及风景名盛的城市地区也没有幸免。

例如海南的城市建设和土 地开发就折射出很多问题。由于海南的旅游资源和政策的相关扶持,让海南的投资价值猛增,这样也就大大的刺激了土地的开发率。首先,原生态植被遭破坏严重,海岸基本丧失防风功能。为了更好吸引投资,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生态海岸进行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公路建设。土地大量的被建设成城市设施,海岸原生态植被破坏极为严重。按照道路面积测算,仅海口的滨海大道至少已经破坏了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曾经有专家指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三亚湾海岸侵蚀的速度,不出几年,花巨资修建的三亚湾滨海大道将难以保住。

实际上,海南省已有多处海岸的原生态植被遭受破坏后,基本丧失了防风功能。房地产的生活污水也对海南省海岸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由于海南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差,房地产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间排大海现象,严重污染近海海域。在海南省房地产建设较热的海滩,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水直排海滩,加剧沙滩泥化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土地开发加速进行,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城市的污水排放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就导致了城市的环境恶化。

二、房地产的过度开发破坏了旅游景点
洱海因房子变丑了

还有一些自然环境非常优越的非城市景区的破坏也非常严重,而这些地方的地产开发被人们叫做“旅游地产”。例如,莫愁湖等等湖泊成了临湖富豪的“私家花园”,云南大理洱海的情人湖则被林立的别墅群所取代,南京中山陵地区除不断扩建的帝豪别墅外,220万平方米的高尔夫别墅及球场、78万平 方米的马术场以及占地20万平方米的天泓山庄等高档地产项目不断诞生,还有杭州西湖的富豪区等等……风景名胜区正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在云南,地产投资商们不断增加对风景资源优质的部分高原湖泊周边的开发,很多旅游地产项目已经对湖泊生态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

2009年的云南“九湖水质状况分析报告”中描述,抚仙湖和泸沽湖尚保持一类水质,程海、洱海为三类水质,滇池、星云湖、 杞麓湖、异龙湖和阳宗海水质已经发展成为劣五类。这些风景区的周边只要是够地产开发条件的均已被占领。比如,滇池周边签约用地4500亩的滇池卫城、占地1300余亩的昆明滇池高尔夫别墅;阳宗海周边占地2400亩、投资30亿元的春城海岸,占地一万余亩、投资超过40亿元的云南华侨城,岭东紫郡 、西亚山庄、世林国际别墅、柏联温泉SPA等。抚仙湖周边占地1500余亩、投资12亿元的九龙晟景,投资15亿元、占地约450亩的悦椿产权度假酒店,以及占地几百亩至千余亩的罗伽水岸、仟龙湾小镇等;还有洱海的“洱海天域”度假产权式酒店项目等等,这些在景区周边大批的开发建设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建筑垃圾也在危害国计民生
建筑垃圾堆积如山

相对来说,在景区周边的建筑对环境破坏所出现的经济以及社会成本,往往最终由国家来买单 。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古城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例如凤凰古城原本的古朴建筑逐步被钢筋水泥代替,被誉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活化石”的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古商城,也大量的被破坏建设了很多旅 馆酒店和楼盘。历史的珍贵遗产就这么一点点被侵蚀。景区、文化名城的破坏毕竟还只是局部问题,但有一点是全国正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地产开发造成的建筑垃圾问题。到201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 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利用率只有5%,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有的甚至直接倾倒在山上,造成了山体植被的破坏。

建筑垃圾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不但令经济成本上升,还容易对当地的环境、水源、山体植被等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些方面,除了大量的房地产过快发展之外,其实凸显了在建筑垃圾的管理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对于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的善后工作没有一个相应的鼓励和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对于建筑垃圾倾倒的场所、分类没有进行较细化的规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一些违规行为也没有数据控制以及统筹管理,这样自然就滋生大量的乱倾倒现象出现。 房地产的环境破坏,其实还有一个特别普遍出现但是没有被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农村周边的土地开 发管理以及规划。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周边,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东批西建、占用耕地建房、城镇居民违规占用村集体土地建房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田被违规建宅基地的同时,大量的荒地被弃置。而开发商为了降低地价,就大量的征农田建楼。造成了荒者继续荒,肥沃农田变成了建筑工地的场景大量出现。

四、建设规划滞后带来的环境破坏
不合理的规划影响恶劣

还有建设规划滞后带来的环境破坏。有些地方因为地处农村,对于招商引资渴求强烈,因此只要愿意来该处投资办厂、建房,就给批地。这样就造成了规划无度问题,所以在农村很多地方造成了东建一块西建一块,让周边的土地大量的遭受到环境破坏,但是因为建设分散,设施却跟不上。有的片面追求规划的大规模,热衷于多上项目,所以规划本身毫无目的和进行可行性研究,就拆了建,建了拆。又造 成多次的破坏和建筑垃圾产生。这种现象随着房地产热由城市逐渐向乡村发展而越来越严重。

因此,房地产开发的过度以及过多基础建设对土地的挤压,让环境问题成为困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隐痛。这些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问题,有的能够恢复,有的已经无法挽回。有些需要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才能逐步得到解决。而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未来无法回避的。未来也势必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和问题。这就需要一个长效的监督机制和有效处理已经发生问题的方案。

  毕竟,“亡羊 补牢”只是弥补已经造成了损害和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真正有效的还是防患于未然。能够对尚未开发 和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尽快出台细则以及有效的监督,并且遏制盲目的开发利用。只有这样,这些环境破坏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而相对的,在做这些过度开发之后,实体经济并未有效增长,地方财政也逐步因地产的沉沦陷入被动。这种恶性循环其实已经在全国出现。

当我们只剩下一堆瓦砾垃圾一堆过剩的混凝土的时候,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面目去面对子孙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