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决策咨询 2014-01-02

民盟郑州市委员会

2013.9.29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这是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郑州的重要任务,也是顺应广大农民期盼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郑州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仍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深入研究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日,盟市委对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郑州现辖851县。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农村用地459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1.6%。农村人口445万。

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郑州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污染物减排工作奖惩规定》、《郑州市生态创建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生态保护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基本杜绝了农作物秸秆大面积焚烧现象;投入了大量资金,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文明村。截止2012年底,市政府已开工建设刘湾水库,实施五龙口、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完成造林23.7万亩,新建林业生态乡(镇)8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去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0.18万吨和10.62万吨左右。实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43.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升级改造农田灌溉机井8700眼。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78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新建镇、村地埋式垃圾中转站611座,实施厕所无害化改造8.6万户。

与此同时,化肥、农药滥使滥用,农膜残留污染加剧,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生活垃圾数量迅速增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同时也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更加严重的问题依然是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煤矿开采以及地下水超采对我市农村的饮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部分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地区没有被重视,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地下水系被破坏;地下水源的无序开采,导致地下水存储量减少;部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治理仍不彻底及饮用水质量下降;呈现出向水源地排污的趋势;向距离水源较近的沟壑填埋生活垃圾。再者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峻。随着一些重污染企业被搬离市区以及环保部门治理力度的加大,一些企业搬到了郊区农村,再加上外来人口增多,这样就造成部分郊区农村同时遭受着多重污染。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受人力、财力、条件的限制,我市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宣传教育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因此部分农村地区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只顾抓眼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时有发生。经济发展方式滞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

(二)生态文明发展差异较大。一些生态文明示范村调研,发现环保宣传工作比较到位,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比较强,了解到卫生状况、空气质量等相对较好,也有一些相应的垃圾污水配套的基础设施。然而,偏远农村和近郊正在改造的一些村庄生态环境与文明示范村相比差异较大,依然存在着“污水靠蒸发,垃圾考风刮”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峻,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白色”污染依然存在。

(三)污水和垃圾对生态的污染。1、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是随地处理,这是习惯性的处理方式,让其自然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由于大多数的牲畜采取圈养,农户会定期对饲养圈进行清理工作,清理后的污水也随着简陋的沟道随意排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村子里有许多的小污水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已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招致许多苍蝇,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市中心城区污水,据2012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郑州市环保局调查的数据显示,郑州市中心城区日产污水130万吨,中心城区有5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有105万吨左右,每天有25万吨污水无法处理。污水流向哪里?流向下游,流向农村。东风渠、贾鲁河等污染严重。2、村民自家的生活垃圾,少数是进行简单的填埋,多数是随处露天堆放或就地燃烧;城中的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往农村的所谓的“垃圾场”,这些垃圾没有经过综合处理而是直接填埋,作业面高度严重超标,覆盖黄土厚度远远不够,垃圾倾倒后再经拾荒者四处外扒,使垃圾臭气完全释放,臭气熏天。张李垌村民反映:夏天熏得睁不开眼,臭味在方圆几公里都能闻到。3、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郑州城中村拆迁改建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庙、杨槐、东赵等村民房拆后留下的垃圾在原地堆积如山至今仍没进行处理。

(四)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近几年来,因人为任意砍伐、公路和铁路建设条件需要而砍伐、建筑用地而砍伐等原因造成了林木植被破坏严重。有些地方农田被人圈占荒芜,或田土被人挖走牟利,造成基本农田被严重毁坏。植被毁坏、林木滥砍滥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

(五)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虽然建成了一些但还远远不能完成处理垃圾和污水的理想效果。有的村庄连垃圾桶都没有设置,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

(六)监管力量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业务和职责交叉重叠,部门之间工作上缺乏协调。特别是乡村环保工作力量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环保要求不相适应。同时,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一)广泛深入地的做好生态环保宣传教育。让郑州市的生态保护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家喻户晓,领导干部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手册、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园活动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断增强低碳消费意识,促使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发挥文明示范村的带头作用,依靠群众,巩固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由点到面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做好清洁田园工作。一要加强化肥、农药的市场管理,加大法规的实施力度,建立以供销系统为主渠道的农药化肥营销网络,发挥行业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从源头上控制高残留、高毒性及过期农药流入市场。二要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户用沼气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三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四要政策扶持,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和省、市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研究和推广应用农村污染治理新技术。2、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要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严格执行环境评审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坚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大力推进“白色”污染治理。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可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每个村建办1户废旧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建议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给予资金扶持。根据乡村人口和地膜覆盖面积确定回收指标,依托企业,扩展回收网络,在乡镇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行政村设立回收点,确定个体流动回收员,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三)加大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力度。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水治理要找源头,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加快建设并规范运行,发挥减排效益。在乡(镇)和人口集中的村庄应采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沟塘等方式进行污水处理。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分类处理。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垃圾收集转运,应纳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对乡村人口密集区要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回收处理率。逐步做到定点分类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3、政策扶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科学处理建筑垃圾。目前,城市农村建筑垃圾大多是堆放或填埋,这些建筑垃圾处理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实现节能环保。  

(四)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林木植被的毁坏不能仅仅以罚款了之,必须恢复或赔偿相应的林木植被为代价。同时,政府要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以郑州市区三环以北黄河以南为重点,大力营造防风林,遏制沙尘侵袭,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让郑州北郊成为郑州的空气调节器。

(五)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加强管理,整合各部门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优先集中用于重点乡镇的生态建设。建议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对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与推广要设立专项资金。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对重点污染减排、污染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实行项目管理,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  

(六)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环保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和生态家园为载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编制和实施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要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在乡镇设立环保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村设立由村干部兼任的环保监督员,组设立由护林员兼任的环保信息员,逐步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环保工作网络。要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加强水源地的环境监测。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系统,对水质、土壤、空气质量定期公布检测结果,不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