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套色木刻与民俗画

 沪学 2019-11-05

说起来,套色木刻这种艺术形式与中国民俗有着不解之缘。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文中,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生活情景时就写道:“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极其神往。”鲁迅这里说的“花纸”即是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张贴的民间年画。鲁迅看着《老鼠成亲》年画中令人神往而有趣的场面,想象着最好在现实中也能遇见。于是,在“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他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喜事。直到我熬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这便是民间年画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着童年鲁迅的心鼓,并由此引发想象,要在现实中寻找《老鼠成亲》的仪仗场面,这在鲁迅的记忆中是刻骨铭心的。

如果说,童年时代的鲁迅,对于民间年画的喜爱,只是被民间年画《老鼠成亲》充满人情味而被吸引的一种直觉情感流露,那末,当鲁迅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和中国新兴版画的倡导者,对于民间年画的重视,则已是自觉地站在创造中国新文化、新艺术的高度,来指导青年版画家,将引进的西洋创作版画融合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特色,来创造中国民族化的新版画。例如鲁迅在《致刘岘》信中说:“河南门神一类的东西,先前我的家乡……绍兴……也有,也贴在橱门上墙壁上, 要为大众所懂得,爱看的木刻,我以为应该尽量采用其方法。”(《鲁迅书信集》第1060页)鲁迅又在《致段干青》函中指出,现代创作版画应参考民间喜爱的“花纸”(即年画):“他们在过年时所选取的花纸种类,是很可以参考的。”(《鲁迅书信集》第731页)

我不懂绘画,我是从民间艺术的角度来切入这门艺术的学习的。上海西郊农民画、金山农民画、丝网版画、吹塑版画等,被誉为沪上民间美术的三朵奇葩。上海有好几个乡因乡间民俗画而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绘画之乡”,有的版画技法还被编入了中学美术课本。早些年,我还带着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去上海宝山区采访民间美术家龚赣弟先生所做的“吹塑版画”,并拍摄了一部专题片。如今的版画传承,就上海的几种民俗画而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乡土气息浓、富有生活情趣、艺术风格新,,把普普通通的生活酿成甘甜而醉心的蜜,剥去艺术华美而炫目的外衣,内里却是土一样平常、水一样自然的生活。从民间艺术的传承上来看,可以说,都是对中国传统套色木刻的现代传承。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但在风雨如磐的中国,他深深地热爱着版画艺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堪称中国版画收集第一人。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开始木刻创作,鲁迅所藏国内现代木刻作品的作者计有150余人。广州与上海虽远隔千里,但广州的木刻青年们与鲁迅联系却非常密切,其中李桦、赖少其、唐英伟、胡其藻等与鲁迅先生通信较多。他们常把自己的新作品寄给鲁迅求教,鲁迅总是热心回复,提出自己的意见。

那个时代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那个时代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

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的艰难岁月里,民间传统年画和新兴革命版画因其普及性与广泛的传播效力,担当着向广大群众传播新时代精神的使命,而套色木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孕育的新一代木刻家,继承了上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战斗精神,并将其投入到对新生活及建设情景的表现之中,记录了那个火热年代的动人场面,创造出无数的经典作品。

所谓“套色木刻”就是以几块木版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版画。晚清之前的中国传统年画,大抵是木刻版,套色木刻对于中国民俗传播是功不可没的。从具体的木刻创作中的套色形式又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以深色主版为骨干,套以相应的色彩组成画面;二是不用主版,而以各块套版互相配合、补充、衬托,构成形色具备的画面;三是上述两种套色法混合运用组成画面。中国明末刻印的《十竹斋书画谱》几《十竹斋笺谱》,皆属水印套色复制木刻。因制作工具、材料及印刷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印、油印、粉印等。

但总体上,它们都应该称为版画。我国对版画的概念是:运用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构成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可直接印出多份厚作的一种美术创作形式。过去绘、刻、印三者严格分工。现在均由作者画、自刻、自印。就版画工艺和构成材料而言,可分为凸版(如末版画,麻胶版画)、凹版(如铜版画)、平板(如石版画)等。就画面的色彩而分之,可大别而为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就印刷颜料性能来着,又分水印和油印两种刀味、木味、印味。木版画(通称“木刻”)最为流行。只有具备高度概括对象的能力,才可能更好地进行深入刻划和表现对象。

回顾中国现代版画史,那些接受鲁迅先生指导而有成就的青年版画家,都致力汲取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特色融入到新创作的版画中,而取得优异成果。例如赖少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抗战门神》,一时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名作。江丰和力群在革命圣地延安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学文化》和《丰衣足食图》,也是富有中国民族气派的新版画。

新的时代,我们期望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祈盼有更多的表现中国民俗的新画种和新品种问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