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幼互动指导策略管窥

 ……淡然…… 2012-11-21

师幼互动指导策略管窥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幼儿、关注幼儿需要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已有一定的落实,我们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我们该怎样做?从哪儿做起?这些问题常常使我们困惑。笔者认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策略。

      一、创设和谐、愉悦的互动情境,是构建师幼互动的良好基础

     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会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等,这充分说明宽松、愉快、安全的外部环境是构建师幼互动的良好基础。

      二、构建师幼互动的情感基础,是提高师幼互动的教育效应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幼儿同老师之间也是如此。可以说,融洽的师幼交流是幼儿主动构建知识的“催化剂”。

     教师作为幼儿最重要的情感伙伴之一,只有主动和幼儿亲切交流,贴近他们,并让幼儿分享教师热爱他们的情感,才能使幼儿接受、悦纳。因此,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这对幼儿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奇妙的叶子》探究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将活动地点由教室搬到户外,让幼儿与树木零距离接触。幼儿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抚摸,并不断地猜想,向老师发问。伴随着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幼儿饶有兴致地完成了探究学习,并萌发了热爱周围环境中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感。评价,能对被评价者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助推器式的强化作用。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情感交流方式,如当幼儿取得成功时,可给予适时适当的肯定;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应给予他耐心的引导,当幼儿撒娇时,送给他一个温情的拥抱等,这些都会让幼儿觉得老师很在意自己,也有助于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是构建师幼互动的行为基础

     新《纲要》指出,师幼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幼互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基本条件。

     幼儿天生爱探索,探究是幼儿成长的需要,许许多多幼儿感兴致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本身就已经隐含着教师所要追求的价值和目标。因此,教师要及时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成为幼儿教育内容,形成探究活动。

     在一日生活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揣摩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和现象时所表现出的惊讶、疑惑心理;之后,分析起因,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发现了什么?”“如何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究”。幼儿的好奇心是广阔的,他们会提出许多问题:小草怎么是绿的?海豚会爬树吗?云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生活中有很多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常常是按自己本能进行活动,教师如果及时发现幼儿兴趣点,积极引导,可以使本能的好奇心变成探究问题。例如,泥土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然而,大多数幼儿没有尽情接触、认识泥土的机会。由此,教师就选择了恰当的时间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感知泥土。让幼儿通过摸、压、捏、搓等方法,去区别各种不同的土质,观察它们的颜色、柔软率等。之后,组织幼儿挖掘泥土,进一步观察泥土的性状。当孩子们发现泥土是蚯蚓、西瓜虫、小草、小花等动植物的家,都兴奋不已,探索兴趣更加强烈。在此基础上,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去做。还引导用绘画泥工的形式,捏出:“我观察到泥土”,通过多种形式来加深幼儿对泥土的印象。可见,有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再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巧妙的引导,可以实现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并在互动中点燃幼儿兴趣之花,幼儿的创新思维、对事物的广泛关注及敏锐观察力也随之增强。

     四、创设交流合作的互动学习条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点明了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师幼关系的深刻含义,它形象地指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应该像抛球、接球的过程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又把球抛给对方。这是一个根据情况以不同方式不断回应对方充满变化的过程,因此,仅有关注,还不能保证师幼互动的积极和有效,还需要在关注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从不干预,让他们自由发展,可是幼儿在活动后,收效甚微,实际上幼儿主动学习绝不是不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绝非实质上的主动学习,通过学习《纲要》,我们认识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作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比如:大(1)班在户外活动时,无意中在墙壁上捉到了一只蜗牛,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养了起来。可是几天后,蜗牛死了,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我们喂蜗牛东西吃了,为什么它还会死了呢?老师及时捕捉了这次教育契机,和幼儿一起讨论“蜗牛吃什么”的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或猜测,答案很多,并都认为自己正确。这时,教师没有把正确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和比较,几天后,幼儿纷纷找回了答案。可见,教师在激发幼儿兴趣后,应善于提出关键问题,帮助幼儿保持兴趣,并且鼓励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解决问题。在此,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没有明确的控制和规范,而是通过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建议和帮助来推动活动继续和实现幼儿的发展。

     总之,师幼之间、幼幼之间这种交流合作式的互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构建,促进幼儿的思维的发展;这种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幼儿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交流合作式互动,能促进幼儿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

     五、创设开放式的互动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要培养开放式的创造性,教师就应当适当设计自由、开放的游戏学习活动,并提供各种操作材料,给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创造和自由表现,在大(1)班一次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一开始,孩子们拿着老师给他们的呼拉圈不知道怎么玩,平时活动不积极的陈洋洋则表现出极大的创意,只见他一会儿选择小呼拉圈进行单脚跳,一会儿选择大呼拉圈平放在地上,一会儿又把大小呼拉圈交叉在一起跳。老师及时肯定了她的自由探索,并让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多种玩法。其他幼儿受到启发,玩法也开始多起来。有的两人配合,将呼拉圈套在身上,当成袋鼠妈妈和宝宝一起跳,有的将小呼拉圈同套在脚踝上,抬起单脚跳;还有的合作将大小呼拉圈排起来放在地上,作障碍物来回跳,可见,极小限制的开放性活动为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能,幼儿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发挥和想像,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都隐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他变为现实的催化剂,他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幼儿创造的时空,使求知的过程成为不断改进的过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新,同时,还要给幼儿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包括情境创设、情感支持、平等交流等,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与愿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构建、理解,从而容易产生认知深化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