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h71 2012-11-21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梅  

梅(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日本,树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干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纵驳纹。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具托叶,常早落。梅亦被用作姓氏,梅是孤傲的象征也是友情的象征,古今多位诗人写有描绘梅的诗词,最著名的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Prunus mume
二名法: Prunus mum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 梅亚科 Prunoideae
属: 李属 Prunus
亚属: 李亚属 Prunus
种: 梅 P. mume
分布区域: 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

编辑本段药物释诠

  梅(青梅
  【药名】乌梅
  【药用部位】 蔷薇科植物梅R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实

梅花 青梅 梅叶子

梅花 青梅 梅叶子(6张)
。5-6月果实黄色时采收。
  【识别特征】落叶乔木。多分枝。单叶互生,有叶柄,叶基有腺体,嫩枝叶柄基部有线形托叶2;叶片卵形至长圆形,先端长尾尖 ,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锐锯状齿,沿脉背呈褐黄色。花单生或2朵簇生,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通常先叶开放,通常叶先开放,有短梗,苞片鳞片状,萼筒钟状;裂片5,苦部与花托合生,花瓣单瓣或重瓣,通常5,阔倒卵形,雄茎多数,生于花托边缘,雌雄1。核果球形,绿色,熟时黄色,核硬,有槽纹。花期1-2月,果期5月。全国各地有载培。
  【性味功效】酸,涩,平。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咳、脾虚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虫病等。煎服10-30克。外用适量。止血止泻宜炒炭用。
  【应用】1,单味浓煎顿服或分2次服,治病毒性肝炎。2,配人参、麦冬、天花粉等,治虚热消渴。3,配干姜、细辛、花椒等,治蛔虫引志的腹痛,呕吐。

编辑本段植物名

简介

  
梅花

  梅花

学名: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
  英文名:Plum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
  属名:杏属
  梅,高可达10米;小枝绿色,无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密锯齿,背面色较浅。花单生或2朵簇生,先叶开放,白色或淡红色,芳香,直径2—2.5厘米;花柄短或几无;萼简钟状,常带紫红色,萼片花后常不反折;心皮有短柔毛。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纵沟,直径2—3厘
梅花

  梅花

米,绿色至黄色,有短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红梅

  红梅

品种及价值

  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本省以南部地区栽培较普遍,作为经济果树栽培的仅洞庭东西山及苏州光福一带,是我国著名梅区之一。
  变种和品种极多,可分花梅及果梅两类。花梅主要供观。果梅其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用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为收敛剂,能治痢疾,并有镇咳、祛痰、解热、杀虫等功效,又为提取枸橼酸的原料;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黄疽有效。本种植物对氟化氢污染敏感,可以用来
梅花图片

  梅花图片

监测大气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种子含苦杏仁苷 ;花含挥发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园林用途:
  梅花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盆栽观赏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桩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内装饰用。

编辑本段古人赏梅“二十六宜”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

梅图片欣赏

梅图片欣赏(18张)
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

梅图片集锦

梅图片集锦(20张)
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梅品》由宋朝张功甫撰写于1194年,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据《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编辑本段赏梅“四贵四不贵”

  [1]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梅的枝干以苍劲嶙峋为美,形若游龙,遒劲倔强的枝干,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

编辑本段梅与中国文化

  [2]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冬春之交,仍是严寒肆虐之际,朵朵梅花如疏枝缀玉凌寒绽放,或艳如朝霞,或翠似碧玉。在万物凋零,百花绝迹的苍茫大地上尤为赏心悦目。「不要人夸好艳色,自留清气满乾坤」。梅清雅俊逸的高洁品格深为人们所钟爱。
  此花不与群花比,傲立严寒别具惠韵,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疏淡而清芳。自古以来赞颂梅花的诗句,描绘梅花的佳作,不但让喜爱梅的高人逸士们得以一诉衷肠,更留给今人无限的审美愉悦和丰富的遐想。这些经典的篇章,传神而纯粹,细细品之,常常令人难以分辨哪儿是梅花,哪儿又是写花之人。最能展现梅花高洁之韵的,莫过于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以花言志,以物喻人,纵使饱经风霜却宁坚守一身正气和傲骨,不同流合污,此情此心何以堪?唯有将满腹心事,转付于独步早春,高洁孤傲的解语梅。
  而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似乎另得梅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露痕迹地将梅花包裹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文气氤氲里,为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冷艳清奇的梅花,加上了几笔婉约浪漫的色彩。当年乾隆皇帝弘历下江南时,流连于苏州虎丘定园,想必也是被园林的曲水疏梅感染,即兴挥毫,将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留在了园林的一块大石上,成为定园里一道特殊而雅致的风景。如今先人已故,我们只能依稀从梅花无言的冷香里,遥想那位君王昔日的风采,和微云淡月下的悠悠梅韵。
  先人们这份爱梅的情结,赏梅的情趣,为后人流传下来许多经典梅园,为梅也为梅的知音们,延续着这道美丽的人间佳景,留下了一个个优美的传奇。苏州古城西面的光福梅景堪称一绝,诸峰连绵,重岭迭翠。梅花在邓尉山一带,绵延三十余里,远远望去,梅海凝云,若雪若霞。清初江苏巡抚宋荦感慨此壮观梅景,当即挥毫题下千古绝名「香雪海」,成为甲天下的赏梅胜景。每当冬末春初,梅花便迎寒开放,舒展其幽姿雅韵,阵阵冷香沁人心脾。引来无数的游人雅士徜徉其间探梅咏梅,欣赏其独有的高枝胜韵。所以大自然是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人间所有杰作的产生,亦无非是妙手偶得于天成。
  正因为梅所独具的这些优秀的生命质量,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庭院、山坡、河堤、悬崖,都有她「俏也不争春」,「清极不知寒」的凛然身影。师法自然,默默屹立在大自然中的这些大师们,无言地向人们传达着本真无华的生命意义,无时无刻不在四季轮转的更迭中,示现着最究竟的化育之道。

编辑本段

释名

  和杏是一类。树、叶都很像,比其他很多果树先开花。结的果很酸,人们叫它酸梅。

采集加工

  采半黄的梅子用烟熏制成叫乌梅,用盐腌青梅,便成了白梅。也可将梅加以蜜煎、糖藏,当果品食用。熟了的梅榨汁晒成梅酱。乌梅、白梅可以入药。也可食用。

性味

  味酸

,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生吃能止渴。经常吃,损齿伤筋,蚀脾胃,使人发膈上痰热。服黄精的人忌食。吃梅后牙酸痛的人,可嚼胡桃肉止痛。

乌梅

  用蓝子装青梅,放在灶头上熏黑,如再用稻草灰水淋湿后蒸过,则饱满而不被虫蛀。

性味

  味酸,性温,干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下气,除热、安心,治肢体痛,偏枯不灵,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去痹,利筋脉,止下痢,好唾口干。泡水喝,治伤寒烦热,止渴调中,去痰,治疟瘴,止吐泻,除冷热引起的下痢。治肺痨病,消酒毒,安神得睡。与建茶、干姜一起制成丸服,止[3]休息痢最好。敛肺涩肠,止久嗽,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叶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汁毒、硫黄毒。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梅花梅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