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理解”题真的那么难吗?

 若愚老人 2012-11-22

期中考试结束了,张女士拿着儿子的语文试卷一筹莫展:语文知识是满分,可是“阅读理解”题几乎全军覆没。。。这是老问题了,平时请家教、上培训班,孩子花了不少力气,但效果却并不理想。“阅读理解”题真的那么难吗?

 

 

    想到现在的语文试卷,就是小学一二年级,也有阅读题。孩子好多字儿不认识,带有拼音让孩子去阅读;或者老师读题让孩子去理解做题,可谓用心良苦。阅读从娃娃抓起,阅读从孩子启蒙就开始,课标已有提倡,老师也很重视。但是,阅读必定是孩子自己面对文章的事,老师对于孩子的阅读现状有时也干着急。每次测验,最容易失分的是阅读题型的分儿。其实孩子做的阅读题也给老师添了好多麻烦。单那孩子不着边际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答案,写的倒是满满的;可难以抓住问题的要害。给分吧,与“标准答案”不符;不给分吧,孩子写的真是辛苦,也有的是“擦边球”。。。孩子得分率真的很低。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阅读题无从抓起,老师苦于自己难以面授,只得“听天由命”了。。。

 

 

    其实,阅读理解,实际上是对一个人阅读能力的考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而是一切学科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考试,而且是社会生活、工作都需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长达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中,竟连一些基本阅读方法都没有掌握,存在阅读速度慢、效果差,不会浏览、跳读,不会快速抓住要点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欣赏品味的低下。“现在的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先生在五十年代前说的话对今天的许多学生来说依然很有针对性。

 

 

    可是,最简单的现实是:我们的孩子大量的时间在上课,在做作业,在应试;他们很少空出一定量的时间来进行自己的课外阅读。孩子每天疲于应付来自课本和辅导资料上的诸多作业,一番下来后,就是有时间,也没了“闲情雅趣”去读自己喜爱的书了。特别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这种阅读的可能性越来越少。那些童话、那些诗歌、那些小说真的像孩子的梦一样,变得不着边际了;现实中偶尔看见几个孩子拿着课外阅读的读本,那真的是一道少有的风景,一种阅读的奢侈。

 

 

    还有一种原因是,一些教师自己读书就很少;自己的文学素养不高,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窦桂梅有一句话所得实在:教师能够行多远,学生就能行多远。也就是说,现今的教师在读书方面是真的滞后了。自己不读书,怎么教孩子去读书?说教毕竟是苍白;有的教师说,每天有那么多的学生要有调教,有那么多作业要批改,还有学校的那么多安全、卫生、纪律要到位;剩下的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阅读?这是个不读书的推推辞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只要肯读书、爱读书,时间总是有的-----2011年新颁布的课标中,就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课标特别在课外阅读部分,还增加了很多内容,这是完全有此必要的。事实胜于雄辩,因为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很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因此,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很重要,而不是只重视研究应对考试题型的技巧,培养学生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无止无休地做习题,在题海里挣扎,哪里还有工夫去读“闲书”,至于这一过程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是否流失?流是多少?则想顾也顾不过来了。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形式也发生一些变化,这也是个必然,需要加以引导。像一些人所说的,手机短信息、网文、博文等“微阅读”“浅阅读”的兴起,也占用孩子和老师的时间。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尽管营养不大,但对少年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不说“微阅读”有多少危害,单就它本身把阅读行为肢解得支离破碎,一个完整地阅读过程会分裂成无数个细小的阅读行为。它不仅破坏宁静的心态,而且容易把消遣和娱乐性的信息当做知识加以吸收;它缺乏思考,缺乏思想,不能过度无节制地存在。因而,阅读还是要有所指导、有所选择。

 

 

    摒弃了“不阅读”,摒弃了“微阅读”,摒弃了“浅阅读”;剩下来就是我们需要的“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对我们和孩子都很重要。童年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孩提时代的阅读经历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根基。怎样让我们的孩子拿起课外读物,还不愿意放下?这真的非常重要。但愿一本一本好书陪伴着孩子走过金色的童年,会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阅读理解”答对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