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117)

 相约归渡头 2012-11-23
4月27日 家(jiā)
  


  “家在万重云外,心事付横笛。”出自陆游《好事近》。意谓想念家乡,家乡却在那遥远的万重云外,只有借着一声横笛声,来抒发满腹的愁怀。
  这里的“家”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表明:屋中有豕(猪)即为家。“家”字的构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家的一些看法。有人说,古代王公贵族死后,一般建起“庙”以便经常祭祀。平民百姓是没有“庙”的,往往在屋廊下摆“豕”(猪)祭拜,就是“家”。金文形体也非常形象,和甲骨文没有太大的区别。可到了小篆时,“豕”(猪)肚皮上的一画戳穿背心,慢慢变成楷书这样的字形。 “家”字的本义是“家庭”,如《孟子?梁惠王上》:“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意思是:有八口人的家庭,也就可以没有饥饿之患了。
  也可以引申为“学术上的派别”。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就是:烧毁各家学派的书籍。还可以引申为“有专长的人”。如沈括《梦溪笔谈》:“天文家有浑仪”,意思是说:天文 学家制有浑天仪。
  
  家鸡之祖
  
  生物界泰斗达尔文曾说:“中国家鸡的祖先不在中国,而是从印度传来的。”多少年来,中外学者深信此说。但是,我国鸟类学专家郑作新教授却动摇了这一成说。有一次,他在云南一个傣族山寨的河谷发现16只原鸡相随觅食,经过隐蔽跟踪观察,发现几只大胆的原鸡竟飞到村边混入家鸡群中争食嬉戏,有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被“遏——遏——遏”的啼声唤醒,仔细一听,象是鸡叫可又不象家鸡叫,房东告诉他,这种鸡当地人叫茶花鸡,就是中国原鸡。
  在此之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在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掘出依照家鸡仿制的陶鸡,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也有鸡字。鸡在我国驯化家养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
  原来,达尔文的论断错误是根据1609年印出的《中国百科全书》作出的。郑作新以充分的论据指出了他的误解。对达尔文学说,郑作新是推崇的;但对他的错误提法,也不肯放过,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