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占斌: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顶层推进

 龙溪舟子 2012-11-23

抓住战略机遇期,推进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改革的问题,并指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改革。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头20年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上,把21世纪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前都争取成为战略机遇期,使国家赢得更长久的和平稳定发展时期。战略机遇期的形成,往往是国际、国内条件发展的综合结果。如果实现目标,这将是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要抓住这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就必须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顶层推进,做好各项改革的协调工作。

其一,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和推进机制。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高层次的改革领导、组织、决策、协调和推进机制,负责改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当前,重点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确定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并确定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

其二,使改革沿着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发展。在推进改革中,要根据改革的总体规划、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要求,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从注重经济领域立法向注重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立法均衡发展转变,从注重创建法律体系逐步向提高立法质量、强化法律效果转变。要及时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法律,在改革中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改革试点由中央直接安排,与地方法规相抵触的改革试点由地方安排。同时,要加强对改革进程的跟踪监督和阶段性评价,及时纠正失误、问题和偏差,使改革推进措施更加完善。

其三,把好的地方改革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近几年,各地在探索改革发展上,取得一些好的经验,具有一定代表性,国家应进一步总结经验,作为政策制定和立法修订的依据。例如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广东的行政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探索,对全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好的经验就应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政策,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必须提上日程

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十七大再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有人讲,目前的城乡发展现状,就好比城里人开的是汽车,跑的是高速路;农民开的是拖拉机,跑的是沙石路。在这种不公平制度规则下,城乡发展的差距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这是一个事实。

农村产权改革将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得以基本保持的关键条件。现在农村承包制改革只是“半截子”产权改革,因改革不到位,不仅妨碍农业土地利用效益的继续提高,影响社会安定,还使中国土地市场的严重扭曲问题愈益严重。从中国现实出发,有学者设计做虚所有权,做实承包权,将土地承包权永久化,是实现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化的基本路径。有人以为这个改革很难推进,但成都等地都有很好的实践。如果全国在“十三五”末做完这件事,那么会大幅度提高中国农用地的使用效益。当然也有学者讲,中国能稳定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与农地“半截子”产权有很大关系,它避免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稳定了农民这一头。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的改革方向是市场经济,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方向是城乡一体化,那么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必须提上日程,这是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中国再发展的焦点所在。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