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究竟离文化有多远

 羞答答的玫瑰1 2012-11-23

单位规定星期六还要正常上班,所以早晨骑摩托车把妻送到工业园上班后,我也来到单位签到,随后来到四楼文广站,因是星期六,像政府这样一个集功名利禄、经常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跳梁小丑诸色人等在这里粉墨登场表演一幕幕人生活剧的地方,也有难得的片刻清静,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既不能带给人在物质上带来实惠,更不能给人在精神上带来愉悦的“清水衙门”呢,我一个人静静地座在办公室,喝着从合家福超市花11.8元买来的劣质玉观音茶,望着办公室四壁的因雨水渗漏,石灰都纷纷剥落的的斑驳墙体,再看看办公室的惟一值钱的物件,一台只带一只喇叭的大功率发射机孤傲地立在哪里,我深深感到一个以“文化的名义”而混迹于这个单位得以一时安身立命、混饭吃的耻辱与无奈。

英国人泰勒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看来文化是高深莫测的,是一般凡夫俗子所难企及的,卑微如我辈子者尽管从事文化工作,最多只能算是“文化站里的人”,遑论自己是“文化人”?

虽然自认为在这个物价物欲横流单位 ,“文化”出我右者并不多,可就是哪些胸无点墨人却能打着“文化”的幌子去博取领导的信任,以“文化的名义”去招摇撞骗。在一些领导眼里,我就是没“文化”,夜深人静时我也苦苦思索这到底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如果非要给个理由,我想恐怕一是跟我性格内向,不会“来事”有关;但重要是要跟我健康的体魄和一双裸眼视力0.5的眼睛有关。

曾几何时,人们对文人的印象是:弱不禁风、白面书生,温文尔雅、如果能戴着一幅高度近视眼睛最好,这大概是受中国旧体小说的影响,在人们的思绪定式中,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身态苗条,体格风骚并且有多愁多病身的林黛玉只能算是文人,而体格健壮,嘴唇鲜红、饥不择食,倒床就睡,没有伤春悼秋之感的虎妞只能算是劳动妇女一个,我长着一副杀猪屠夫一般腰身的壮硕身体,总让人有一种畏惧感、敬畏感,这样的腰身怎么能与多情善感,见到春天百花开放会伤春感叹红颜易老,见到了秋天落叶会悲秋感叹时光易逝的文人沾上边呢?我也意识到我强健的体魄会给人一种“没文化”印象。

所以也尝试着减肥,每天晚上,吃过晚饭,都到新仓路跑上哪么三五里,也曾像保健书上和网络上减肥攻略上所说的,早上吃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但总是不见效果,我上学时,还是比较清瘦的,当时学校流行一种“唿喇圈”,我曾在我哪杨柳般细腰上转850多圈的全班级最高记录,很是引起了本班尤其是腰身粗壮的女同学青睐。可是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哪优美的身材犹如我哪青春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了,曾经美好的苗条身材成了我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我现在也长着一副令人不敢恭维的“腐败肚子”,我想我长胖的原因,除了跟我消化吸收功能超强的肠胃有关;另外恐怕跟我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有关,酒精的化学名是:C2H5OH ,细观它的分子式,根本没有人类所需的营养成分,就连构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N原子也找不到,它带给人的感觉只是人们饮用它后,会使人们什么肾上腺皮脂激素上升,继而刺激大脑皮层一个脑垂体,让人产生一种虚幻的“三分像仙人,七分像诗人”英雄气概。但酒精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就是高卡路里,它能使人发胖、使人激情燃烧,这也是酒后许多人一时感情激动,头脑被酒精灼烧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直接原因。

给人印象我是个没文化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至今明亮如水的双眸,没佩戴着一副镶着金边,象征着学识的眼镜,我也曾苦读寒窗一十六载,不知是上学时学习不刻苦,还是遗传因子优秀的缘故,总之我的眼睛至令明亮得如山村二八少女般的清纯,裸眼视力0.5,这也不能给我在外表看上去似乎“有文化”加点印象分,我们办公室的D主任,也恐怕意识到不戴眼镜会给人造成“没文化”的嫌疑,曾经一度硬给自己一双并不漂亮但也不算太丑,而且视力也在0.5的双眼佩戴着一幅象征着知识、文化、学识的劣质眼镜,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好像动物园的一只老猴子佩戴着一副人的眼镜,模仿着一位饱读诗书的穷儒一样,滑稽可笑。最终,D主任还是没把佩戴眼镜这样一种行为艺术进行到底,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佩戴了眼镜,并不代表自己就真正有文化了,腹中就真有诗书气自华,她哪对功名利禄如飞蛾投火的狂热、她哪小市民般贪婪自私的市侩习气,不是一副眼镜就能遮掩得了的,就是戴了墨镜也不行;次要的原因,恐怕是成天眉眼上架着4两多重的东西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事,戴上眼镜也会给她生活起居带来不便,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吧。毕竟她不是眼镜真近视,眼镜不是生活必须品,眼镜只是给她增添“有文化”的一道具而已,对眼镜没有真感情,只是一时即景即兴所为,正如独守闺房,耐不住寂寞孤寂的红杏出墙女,为寻找刺激而发生的“一夜情”,当激情过后,尘埃落定,还是要恢复常态、归于本真的。

自古文人多古怪,我时常告诫自己,切莫成为哪种自认为怀才不遇、所谓“文人”的哪种穷且益坚的情怀,我尽管崇敬文化,但却并不欣赏文人哪种世人皆醉,惟我独醒的、扶大厦于既倒之时偏激豪迈,我深深地理解这种性格只能给自己给自己人生平添障碍,只是自己自寻烦恼而已,不论你怎样摇旗呐喊,也不能丝毫改变中国的现状,该贪污的还贪污,该包二奶的还包二奶,历史长河还是日夜奔流不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人生苦短,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要太苦了自己,苦了家人,有时也要自己给自己找乐,人家李白斗酒能诗百篇,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就是性格孤傲,不肯与世风同流合污,被官场边缘化,最终只能沦落民间,整日以酒浇愁愁更愁,最后客死在一个长江边上一个叫马鞍山的小镇,可悲的事;而他同一时代一个叫晏殊的花间派词人,才情比李白差一个数量级,但他能调整心态,能与当时上流社会实行资源共享,融洽相处,最终官至宰相,生活得稳定安逸,妻妾成群,儿孙满堂。我想让李白重活一回,他一定会为他年轻的一时冲动而“不肯低眉折腰事权贵”而悔恨终生的,他也会感慨:冲动是魔鬼。

在广袤的宇宙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不要把自己看作多么重要,在漫长的时空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过客。有个科教片,把宇宙46亿年比作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恐龙只有曾经的10分钟,生命的出现在深夜1159分,而人类在宇宙中出现只有短短的10几秒,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卑微。

对于现行的中国体制,单位的管理制度,以前也故作深沉地发表一些观点犀利的评论,冒充自己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但现在,我锁口不谈政治,我是怕我这个在文化站呆得久了的一个没多少“文化”的人,长期浸染其中而也沾染这种“文化人”所具的特有禀性,对于单位的制度缺陷,管理漏洞,我来个“逆向思维”,如果单位管理完善,制度健全,我还能像现在清闲地拿着俸禄,过着优闲的四肢不勒,五谷不分生活。到办公室如进茶楼,只可惜要自己亲自泡茶。这样悠哉游哉的生活,就是给我个县长当当也不干。

我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年恐怕受到党的十六届时六中全会鼓舞,作为一名文化工作人员的我,精神振奋,召集本镇两名爱好文艺的同志成立什么艺术团,哪一夜阑人静,我们三个发起者,在聚贤阁喝了三斤劣质白酒店,群情激昂,畅想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臆想文化艺术团的美好未来,个个踌躇满志,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光芒,像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梦中的白马王子一样兴奋,但第二天醒来,我把组建文化艺术团的意见向“有关领导”反映时,激情才人从沸点降到冰点,我们的领导对于这个我一向工作不甚积极主动人,竟如此狂热地热衷于创办文化艺术,进行了N种推测,他是不是想沽名钓誉、他是不是以办艺术团的名义中饱私囊,就像心术不正的人看到女孩子纤纤细手,就联想到丰腴白皙的胳膊,联想到女人的丰乳肥臀,联想到炕上之事,以小人之度君子之腹。最终,我知难而退了,对创办艺术团也激情不再,不管不问了,任它自生自灭。只知道后来这两个创办人因情趣或因利益纷争分道扬镳了,我也爱莫能助。

只是在今年国庆中秋两节前,各自赌气争宠似的拿出一场演出,没人通知我,我是晚上和妻散步时才知道演出,妻对此不感兴趣,先行回家了,而我毕竟还是一个“文化站里人”,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两场演出:一场稍微高雅一些,给人以听觉享受,曲高和寡:一个稍微通俗一点,但演员年轻漂亮一些,给人以视觉冲击。

我想如果参与进来,恐怕质量要好一些,但这些都与我无关,我只作为一个观众来进行欣赏和点评。

现在,艺术团由所谓的“领导们”经营,对于文化艺术团,我有一种恋女情结:就像一个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成人,建立了浓厚的父女之情,可是女儿长大就要嫁人的一个老父亲的心情一样,不舍与无奈,作为父亲只能在心中祝愿女儿婚后真的美满幸福,就够了,别无他求。但愿由我发起的花岗文化艺术团不断成长,欣欣向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