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校园收获自信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5
在校园收获自信
陈勤奋
  陈勤奋

  1979年9月,怀着惴惴不安,我走进了全然陌生的大同校园。在这里,我度过了整整六年,从少年到青年,这段时光深刻地影响着我的人生理念。

  刚进学校的我,苍白瘦弱,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像一只毫不起眼的丑小鸭,每天安安静静地上学放学。

  班主任是王丽珍老师,我们几乎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美丽、善良、气质优雅的数学老师。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就一直期望我将来成为像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幸运的是,我们班级被指定为试点班,学习一套从美国加州大学伯莱克分校引进的数学教材,试点教材引起了我们对数学的强烈兴趣,王老师性格随和、乐观,在那样的集体里,我每分每秒都感觉到快乐。我不聪慧,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甚至有一点点自卑,但没有关系,我可以努力,而且我在心里相信着老师的话:每一个人都有智慧的闪光点。学校会帮助每一棵小苗茁壮成长。这一年,我收获了自信。

  没有对童年少年的留恋,只盼着快快长大成人。初三,换了班主任王征鸿老师。王老师教历史,年近60岁,依然富有激情。他给我们讲中国近代史,会带我们去外滩,去黄浦公园,告诉我们“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就发生在这里,激发我们为中华民族强盛而刻苦学习的豪情。对于我这个团员(后来又担任了团支部书记),王老师更是时时提醒我要以身作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忽然听见楼下有人叫我,我一看,是王老师。我很惊讶,王老师问我:今天的值日做了吗?原来,我忘了打扫教室了。王老师为了维护我这个团支书的威望,特意跑到我家来叫我回学校补做。这事没有其他同学知道,我却至今常常想起,提醒自己要自律。

  大同的课程表里,每周有一次劳动课,我被分去图书馆参加劳动。那是一段令人激动的时光,甚至唤起了我的文学梦。劳动的内容无非是打扫卫生,登记造册。慢慢地,我不仅在劳动课上去图书馆,中午休息、下午放学,我都飞快地跑去图书馆帮忙。老校长王孟斑捐了一大批书给图书馆,学期结束还没有登记整理完,那个暑假我就成了图书馆的“书虫”,一边工作一边看书,看教辅书,也看文学书、各类杂志,甚至教师阅览室的教学杂志。我设想将来当老师,因为当老师就可以坐在图书馆里看书;我还设想将来当作家,因为作家的工作就是看书写书。我最喜欢的杂志是《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我想我将来就当个儿童文学作家吧,专门给孩子们书写文章。图书馆的老师蒋艳芳是我的铁杆支持者,每次新杂志一到,她都开个小小的后门,让我先睹为快。高三毕业后我成为和儿童文学家作家相去甚远的医学生,她仍为我留着杂志,叫我的弟弟(我的两个弟弟也都是大同的学生)周末帮我借回来。现在,我的职业是华山医院的医生,和作家完全不沾边,但我深深地怀念那一段温暖的、做梦的日子。(作者为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