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83)

 冷月无声AAA 2012-11-25
   编者按:近日在大道传薪博客中看到有关对奥妙无穷的中国汉字的介绍,觉得很有价值。文字不衰,国运长存。我认为推广文字知识,很有必要,因此通过简单编辑将大道传薪的介绍献给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馆友。感谢道传薪的辛勤劳动。--冷月无声
 

图片


一日一字一故事(83)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出自沈佺期《杂诗三首》。意谓谁能率领军队,一直前进为国家攻取匈奴的大本营。
  这里的“鼓”是象形字。甲骨文是一幅十分形象的“击鼓图”:是从鼓皮这面看过去的“鼓”的正视形。中间是鼓面,下部是承鼓的支架,上部是鼓上的羽毛或花草一类的装饰物。其右侧一只大手握着一个鼓槌,简直是再逼真不过了。金文鼓槌变成了实体笔画,于是,根据金文的形体,相继发展成小篆、隶书和楷书,字的形、音、义至今不变。
  “鼓”字的本义是“战鼓”。如《楚辞?国殇》:“援玉枹兮击鸣鼓”。意思就是:拿着鼓槌用力把战鼓敲响。因为“鼓”是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的一种,所以祭祀奏乐要击鼓,国君登殿要击鼓,将士出征要击鼓。如《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就是: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鼓”还有“奏”的意思。“弹琴”可称为“鼓琴”;“敲钟”可称为“鼓钟”;“拍手”可称为“鼓掌”。又因鼓身涨圆,所以又有“凸出”、“涨大”的意思。
  
  鼓励自己
  
  1960年的一天,著名女钢琴演奏家鲍蕙荞看到一篇文章中,写庄则栋在参加世界比赛前,曾在自己的球拍上写着:“加、尽、迅、打”四个字,也就是“加紧训练,尽最大努力,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比赛中打出风格,打出水平。”的意思。他觉得这段话对自己当时的情况非常适合,就把它抄在一张硬纸片上,放在钢琴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
  有一次,演出前先审查节目,鲍蕙荞在调整琴凳高度时,不慎把一个手指的指甲和肉连接的地方夹裂了,一阵钻心的疼痛。但他想,正式比赛时也是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的,如果比赛时夹坏了手,难道就放弃不弹了吗?结果第一支曲子还没弹完,手上的血一点一点地流出来,不一会儿整个键盘都染红了。
  曲子弹完了他还想继续弹,但是审查节目的老师坐得很近,看见琴键上的血把他们吓了一跳,叫她赶快包扎,这一次他虽然弹得不好,但心里很高兴,他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意志,相信自己在比赛时碰到任何情况都能坚持下去。

 

图片
 
 

                                   

图片


你在本篇停留  ·  

更多精彩等待您更多精彩等待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