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东海鸥 2012-11-26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苏蔚的青绿山水画

                                        张鹏

读画如读其人,站在苏蔚的山水画作前,就有一种气贯长虹之感,苍老雄健,巧夺天工,古意盎然,新韵尽出。“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大有“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之势,更有“山来山更佳,云去云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之趣,还有一种“青山欲共高人语”的玄妙意境。我不禁想起文天祥说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而作画者就是胸有正气才赋予山之雄峙,天高地廻,觉宇宙之无穷,洪荒之无垠,达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之臻境,厚重而不失青春,内敛而不失繁华,画面天然万古新,水墨飞处见真淳。意境悠远,禅思古意俱在其间。山崖峭绝,又能复归平正,此乃心正则笔正矣。

 都说丹青难写是精神,故苏轼有“非人磨墨墨磨人”之叹。但看苏蔚的画,那超强的艺术冲击力,那种古拙的摄人魂魄的绘画语言,充塞于心间的万丈豪情,瞬间让你铭心刻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化机也。正如晁补之所言:“法可以因人而传 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胸有丘壑,才有画之奇绝。

    苏蔚是名冠京华的山水画家。我的朋友李翠到过他在北京的画室,那可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墨香心香齐飞,山魂水魂共舞,真、善、美的艺术细胞,弥漫整个画室。无噪音之乱耳,无苟蝇之劳形。心,沉在画里;情,醉在真里;人,迷在艺术里,真是三月不知肉味,乐而忘返。恰似欧阳修之语:“明窗净几笔墨纸砚皆极精良,也自是人生一乐事”。

这次苏蔚应朋友李翠之邀来日照,闻者都以索求一幅为荣,络绎不绝,一时间洛阳纸贵。那天我一走进李翠的画室,见迎面墙上一幅古色古香的扇面,古树苍郁,意蕴醇厚,我惊异于这画的古朴之美,想看看这是古代哪位画家的手迹,却没有落款。朋友告诉我,这是苏蔚第一天来画室,信手画的一幅小品。我不禁拍手叫绝!方寸之间,展现出丰富悠远的审美意境,几与古画乱真。墙上装裱起来的四尺画幅、斗方,各有春秋。案上正画的一幅八尺画作,山扑面而来,泉跃石而下,耳畔似乎响起松涛。令人甚至想扑进溪流,濯足而歌,那种身历其境的感觉太美妙了!

苏蔚边为画作上色,边深有体会地说:“古人有三日一山,五日一水之说,这可是个细活,不上个七遍八遍色,出不来真境界。过去的颜色都是宝石做的,得好多工序,要不色彩怎么那么好看!”我明白了,画的颜色是用宝石画出来的,骨子里就带着一种尊贵,怪不得有豪华之象哪!

观苏蔚作画,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下笔则烟云飞动,落纸则鸾回凤惊。他善用水墨,尤其青绿山水,看似随意,这里一皴,那里一抹,山魂水韵随之聚到笔下,其实很有章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貌似落笔不经意,却是“神妙独到秋毫颠”。设色讲究,层层积染,笔尖仿佛小精灵在舞蹈。千壑有声含万籁,数峰巍峨戳青天,山有势,水有形,青绿色使整个画面有了生命的律动,恢弘遒劲,色彩铺张。“闳其中而肆其外”,气势非凡。

这青绿山水,虽从传统而来,但苏蔚赋予了它时代新意,不仅是东方的写意、西方的造型浑然一体;色墨交融更是相得益彰。那淋漓潇洒的水墨韵致,使画作有了几分禅意,更有了些许遐想:那山中的小屋,似有炊烟升起,住在那里,无啻餐风饮露,该是怎样的神仙境界!那窜跃的山溪,到山底下已成了滔滔大河,舟往楫还,几只小船泊在山脚水湾,远处一叶扁舟还在远去,不知捕鱼还是送客?眼见得,山在他的笔下,一天天的高远、险峻;石头,一天天的线条坚毅;水,一天天欢快,灵动;树,一天天的枝繁叶茂。一遍遍涂色上彩,一次次浅描深画,手随心动苦思虑,其中甘苦寸心知。终于,山,耸立起来了,峭拔入云,每一条褶皱都饱含着丰富的信息;风霜板桥在茅屋旁阅尽人间春色,参天松柏更是笑看沧桑。凝视画面,高山巍巍擎天柱,山泉沁沁凝情思,你都想扑进大山,融进大山,更想化为大山之魂。人们常说高山仰止,是因为它的形象,让你觉到了自己的渺小。经常画大山,相互潜移默化,精神就与大山见贤思齐了,心律也会一致,人也会高昂起头颅。中原大地孕育了深厚的丰富灿烂的文化,也哺育了血性刚强内心沉稳的男子汉苏蔚,既有广博胸怀,又脚踏实地,以一颗纯粹的心,抛却了世俗的羁绊,在艺术的天地里,无始无终,无疆无界,游刃有余,运斤成风。

王维说:“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而水墨画独有的留白,更是被苏蔚运用得炉火纯青。画中之留白,即画中之画,亦既画外之画也。“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奇妙无穷。

苏蔚的作品以自然居首,寓情达意,气韵生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能以多元的审美价值、多维的美学内涵,涵盖诸美。其复兴的气度、悍勇的古风,自有一种沧桑、华美的气象,成为盛世的写照、时代的写真。

古人云:仁者无敌,智者无伤。苏蔚能一画纸贵,不仅是其能也,更是贵其仁,贵其智。和谐以致仁,灵锐以臻智,此言不谬也。

功夫在画外,这么多年,苏蔚踏遍名山大川,搜尽奇峰异水,这些都成为养料,滋养着他的作品。他喜欢冬天的山,那是真正的裸山。山的肌理、褶皴,一览无余,你似乎听到大山的呼吸,触摸到它脉搏的跳动。山的骨骼如铜似铁;山的形状,千奇百怪。地球就像个T形台,让大山去秀胸肌,展魂魄,亮风采,也成就了他作品的古朴厚重,气势磅礴。庄子有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矣”,苏蔚深得其中三味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