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欠着父母的是什么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6
人生边上
我们欠着父母的是什么
  • 2012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赵先德
  我有两位让我感到敬佩的亲人,一位是我的母亲,一位是我的岳母。再有十几天就是母亲九十二岁大寿了,不巧的是赶上九十七岁的岳母病危。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往返于山东与深圳之间,岳母家没有儿子,母亲住在深圳。空中冥想,两个已近暮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有力量的人生智慧是什么呢?想来想去,仁慈与对生命的热爱,或许最为贴切。  
  岳母生有六个孩子,在她中年的时候,她的儿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师范学校的优秀青年。不幸的是,师范毕业后患病早逝。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又赶上那时整个国家都处于特殊的困难时期。家境生活的窘迫接踵而至,但是岳母挺了过来。后来,凭我的观察,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勤劳与热爱生活。她似乎是最近两年在我们为她寻到一个保姆后,她才不至于亲力亲为地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快到九十岁那一年,初冬她竟爬上磨盘,踮着小脚拔出烟囱里夏天堵上去的一团草,吓得目睹的邻居目瞪口呆。劳动和伺候下地劳动的男人是她一生的全部。在她生病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只要看到子女守在跟前,她就督促他们赶紧下地。
  岳母的生日在农历七月,每年的这个时间,我会带着母亲回老家小住。有一次,我带母亲去看望岳母,她非要张罗着让保姆冲鸡蛋招待我母亲。保姆(其实是她的外孙女)端了一盆水让我母亲洗手,岳母在一边督看,但我的母亲已行动迟缓,在她还没有洗手时,她的外孙女却已将毛巾递了过来。岳母见外孙女有些敷衍,便用手打了一下外孙女递着毛巾的手。她这个细心的发现和举动,让旁边的我由衷地感动。日常生活中,老人常常被我们的粗心大意伤害,但他们似乎从无怨言。
  岳母这次的生病,有许多细节都让人充满着不解与神奇。三年前,她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但是只要稍微能进食,哪怕是吃过之后因药物反应多半吐出来,她也要吃。但是这次却不同,在生病的两个半月中除成功鼻饲的五次外,她几乎天天滴水不沾、粒米不进。你无论放什么食物到她嘴边,她都将嘴闭得紧紧的,或将食物用手抹去。刚决定让她住院的时候,她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在半昏迷状态下,竟然将她九十岁大寿时我为她买的金戒指摘了下来放到她的一个藏宝盒里。她是不是内心已预感到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她是那么的热爱生活。无论是她慈祥的面庞还是她吃饭的样子,仿佛都在从容而安详地等待归去,而后来的治疗结果,反而让我们觉得破坏了她一生修来的尊严与安详。
  与岳母相比,我母亲是体弱多病的一个人。她被动进城,一方面是我的孝心,另一方面是家中有个酗酒的哥哥,无法照顾母亲。母亲从七十多岁离开农村,在城里生活了二十年了,突然有一天,她指着卧室里的家具告诉我,这些家具是逃荒的年月他们逃到这家人家,人家帮她保存着的,因此要求我带她回家。又有一次,妻子回山东老家,母亲看着二姐她们从冰柜里往外拿东西做吃的,她用拐杖敲着地板责怪:你们把家底都吃光了,媳妇回来咋交代?我知道母亲这是一时糊涂,一时清醒。但,没有真正给跟在身边的母亲一个当家做主的感觉,是不是我们这做儿女的最欠缺老人的呢?还有一个母亲讲了无数次的故事,让我至今不能释怀。1960年大饥荒,树皮都被剥光吃掉了,一天,她在坡里发现了一棵斜歪着的桑树,树梢上还有几串叶子,本想上树采摘,但实在无力。邻居家的李奶奶脚大年轻,上去将桑叶撸下,母亲在下面看得心惊胆战,于是,情不自禁将所有桑叶装进李奶奶的篮子。下树后的李奶奶见此,只好自己动手将桑叶分开,并考虑到我们家人多,多给了一些。母亲说,如果没有那些树叶,一家十口人那晚可能要暗宿了(不生火不吃饭为暗宿)。饥饿到如此地步的一个关于礼让的细节,就是那一代人在“财宝”与他人面前的选择。他们的人格与坚守,如果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体现,我们的亏欠就更大了。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或单单注意了老年人的物质层面的需求,我们是多么的无知。
  所幸,今年夏天儿子回国度假期间,我让他拍了一个关于老人无法找到自己失去的家园的纪录片来关注我们与老人之间的这段看似不远的距离,取名叫做《奶奶要回家》,总算弥补了我心里的一点缺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