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源

 学霸进行时 2012-11-26

 汪杰的代表作品有重庆市龙头寺火车站(火车北站)站前广场、重庆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广场、广西百色市十里莲塘风景区、中海·寰宇天下、联发·瞰青、重庆市江北城CBD国金中心、重庆缙云山·国际旅游温泉度假区、龙郡.龙湖、中海.北滨1号高端别墅群、广西澄碧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重庆缙云山运动度假公园、重庆市国际软件学院等等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

  《瓷源》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区位分析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场地位于创意展园中的三号地块,东临园区一级道路,对面即是大师皮特·沃克的花园;北面为园路;南面为另外一块设计师场地;西面临园区两点景观之一的锦绣谷。整个地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3米,东西长约21米。地势平坦,只有西北角小部分逐步达到约1米的高差。在东北角因红线斜切地块形成了一个锐角。


  设计理念

  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瓷源

  瓷器探源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这充分说明瓷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瓷质地细腻如玉,品质晶莹剔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瓷发展史,它给后人留下了这份珍贵而丰富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瓷很早就沟通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瓷器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一条是伴随"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一条是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所称"瓷器之路"的海上航线。同样,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也将和瓷器一样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宣扬和传播的作用,所以我们用瓷器来表达这种文化精神与园博会不谋而合。

  场地解析

  场地位于创意展园中的三号地块,东临园区一级道路,对面即是大师皮特·沃克的花园,因考虑到大师属于极简主义代表人物,可能会是开放性的花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根据地块情况确定出园林性质、构思及艺术特征,因此采用围合空间的方式与他形成对比;北面为园路;南面为另一块设计师场地;西面临园区两点景观之一锦绣谷,在这个方向我们将采取借景的手法扩大空间的延展性,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扩大空间,丰富景色。整个地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3米,东西长约21米。地势平坦,只有西北角小部分逐步达到约1米的高差。在东北角因红线斜切地块形成了一个锐角。

  创作理念

  中国瓷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是用瓷园的概念,场地将无法完全表达。所谓"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因而从瓷器至古到今的实用性和作为日常生活必备品方面,以及将永久延续使用下去的恒久性角度去思索它的源远流长,所以采用--瓷源。

  在我们看来瓷器除了充满艺术气质外,本来就是一种很理想的建园材料,它拥有非常坚硬的表面,其精致光滑、洁净剔亮的表面非常符合表达造园的美感,并且运用成品材料可以节约建造时间。以瓷器作为创作元素,将它贯穿到现代设计手法中重构组合焕发新的生命。利用瓷蕴涵中国传统园林的高贵典雅品质,通过符合现代人审习惯的表现手法,融合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感受,力图创造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延续性和精神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这恰恰相反好是一种对中国悠久精湛制瓷历史的宣扬、传承和创新。

构图手法

  很多地方都有园博园,那么在北京就应该与当地人的人文特征相联系。这既是对城市文脉在时光中的延续,也是体现北京城市内涵的理想方式,瓷源总体布置现代简约,在平面上更多的从当地的特点入手,以城市的代表紫禁城和四合院以及中轴为机理;天坛为核;胡同为脉;瓷为魂;竹为骨架的整体构图方式,形成一心两轴两翼的对称布局,在两翼中穿插斜线组织游赏路线,追求整体均衡但又富有变化;简约现代的表现形式,品质淡雅的瓷器元素;幽雅的氛围和竹林的气息,将艺术与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全新的含义:雅致、简洁和平和。

  空间营造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空间利用瓷笔筒、瓷盘、瓷碗、瓷管仲、瓷瓶、瓷盆、瓷枕、瓷片和竹子等要素有机结合与重构,通过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点景等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的空间造型艺术、构图方式、行为习惯等为游人提供一个具有回忆话题的交流空间,在统一的基础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形成起结开合的动态序列空间。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整个空间由大小瓷笔筒叠错组合成的"瓷源"篆字景墙与竹林围合起来,形成虚与实、透相结合的外围展示立面,以确保空间的神秘感、通透性和吸引力。


  入口和中心广场借用紫禁城和四合院的理念长方形布局,欲抑先扬,利用瓷盘珠算(障景)、钢架(框景)划分空间,之间设镜面水置盆景具有倒影效果,花盆种植青松隐喻中国瓷器永远常青,广场四个角的盆景形了对景特色。空间利用主副轴线对位关系突出主景--瓷源台、瓷瓶(点景)。进入广场后会感觉到左右别有景色,含蓄有致,逐渐展示,引人入胜。以一条中轴统一风格和意境序列贯穿全园,从而调动内景要素之间的关系,左右轴线南北两块镜子形成错觉,因而联想感到空间的无限延展性和延伸感。在轴线与斜线相交的点上上放置瓷缸,增加空间趣味,水缸蓄水也可用于灌溉和消防。在背景上采用瓷管仲形成帘的感受,丝竹管弦"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斛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游人不但可以参与互动敲击动听的音乐,还可以透过管仲借景锦绣谷,体现传统园林小中见大的理念。

  两翼以竹子作为基调与瓷器搭配相得益彰,用回游线路组织游赏折径能幽,整齐的竹林和瓷器等景观给行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创造大小不同空间收放处理及人们在行进中的视点、视距、视野、视角等发生变化,产生审美心理的变迁和心理起伏律动感。空间的起结开合,竹影婆娑、瓷风铃响、步移景异,组成了一幅形、色、声、时空的四维画卷。游人在竹林廊道很容易相互流动,在流动过程之余驻足观望,获取心理上的意境感受。通过竹林地面散铺瓷片和各类瓷器的陈列,人的心情和步伐随着景观的不断变化,移步换景的处理增加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呈现出一个个滚动的游赏空间和滚动风景,人也亦成为景中的一部分,人在竹林里穿梭,走进别人的风景,形成了看与被看的独特景致。漫步园内可体会人与时光穿梭的奇妙感觉,充满着对胡同的记忆和瓷文化生活感受。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汪杰 瓷源 北京园博会 设计师广场 竞赛 获奖 中国风景园林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