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竞赛成果 | 两江协同创新区八期创新空间/华工院、华阳国际、重大院、GAD、几里设计等

 幻j9j34yi4298z 2021-10-18

#内容来源 山策SC Design Center#

八期创新空间

参赛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几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体

中标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首席建筑师: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院

图片

整体鸟瞰

城峦叠翠 低碳智谷

此次设计延续了重庆一以贯之的营城理念,将建筑与山地的和谐关系延续到设计之中。

图片

依山就势的科研聚落:

在尊重场地原始地形的基础上,局部进行场地平整并尽可能保留坡地特色,依山就势布置建筑体量,形成高低错落的科研聚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找平场地,减少挖填方,利用地形营造具有山地特色的组团形象。

图片

图片

张弛有序的规划结构:

四个地块采用双主轴贯穿多个建筑组团,整个创新区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结构。次要轴线控制出建筑群落与外部山体的视线通廊,形成园区公共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景观渗透。

图片

整体协调的形象塑造:

建筑组团沿道路及主干道建筑界面连续,形象完整,减少城市道路对园区内部的环境影响。沿景观面及山体部分组团错落有致开放通透,将内院与外部景观互相渗透,形成收放自如的内部空间与连续完整的景观环境。

图片

布局丰富的综合社区:

地块功能主要为办公、公寓、商业等类型,通过研究使用场景,将建筑群体以组团的形式置入其中,园区以展厅和剧场为公共核心,东侧与西侧地块布置不同类型的办公功能,东南侧为聚落状的人才公寓,商业设施均布其中。

图片

灵活共享的创新空间:

办公产品作为企业成长天地,针对企业从初创到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平面设计可自由划分且产品组合灵活多样。顺应地形的场地与单元式的布局形成了坡地广场、山地院落、屋顶花园、共享平台等不同层级的趣味空间,为科研办公人员创造出舒适的办公休闲环境。

图片

便捷紧凑的人才公寓:

人才公寓是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地块位于基地东南角,规划保证了各栋住宅的景观最大化与公共空间的共享度。户型设计合理安排从单间、一室一厅到两室一厅三种产品,营造出具有生活化的居住氛围。

图片

绿色未来的创新园区:

景观设计创造出具有山地特色的园区环境,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与规划特色创造多样的景观节点,游走其中具有步移景异的视觉体验。园区在总体规划层面且提供了不同的环境策略如:海绵城市设计、智慧园区管理、绿色建筑设计,这都为创造一个绿色且智慧的创新空间提供良好的载体。

图片

方案从总体布局、景观营造到单体设计均充分尊重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希望在这个具有独特地形环境的园区里,融合重庆经典的城建智慧,传承重庆的山城基因,营造一个因地制宜、多维活力的综合社区。


华阳国际 & 重大院

图片

整体鸟瞰

无界绿谷·创智方舟

方案提出“无界绿谷·创智方舟”这一统领性的设计概念。根据基地特性,在自然、发展、人本三个维度上制定出三大设计策略:随形就势,依谷生境;因类赋型,以筑为舟;场景串联,乐达全域。

图片

▲无界绿谷·创智方舟

从生态,建筑,景观,技术等方面强化三大设计亮点

缝补生态的指状绿脉

以山为源,建筑指状延伸,垂直等高线逐级叠落,延续山体脉络。局部跨越道路,与山体轻盈联缀,构成自然无界的绿色跳板,缝合生态断点。

图片

▲缝补生态的指状绿脉

开放联动的山地绿谷

以中央绿谷为轴,贯穿四块场地。中部商业以线串面,塑造联通东西绿谷的内街。机动道路底层贯通,步行体系无界联动。

图片

▲开放联动的山地绿谷

耦合山地的有机布局

保留地形基因,将原生地貌作为总体布局的有机要素。建筑以架、挑、悬、掉等多种山地营建手法与山体紧密耦合。

图片▲耦合山地的有机布局

图片

图片

▲尊重场地,实现挖填自平衡

形成一谷三节点、三区两地标、N组方舟阵列的空间结构。以绿谷联缀山体、建筑、自然生境,形成点线面无界互动景观体系。

图片

▲一谷三节点、三区两地标
中部绿谷作为规划主轴,连结山地生态跳板。将自然活力流线,工作流线,生活流线有机串联,形成内外交融的绿谷漫游系统。

图片

图片

▲内外交融,绿谷漫游

【剧场】嵌入山体,减少开挖,与地形自然融合。平台层层错位叠加,塑造契合绿谷的地标建筑。

图片

图片

▲云端剧场·尽享湖光山色

【科技馆】顺应地形,有机叠落,扭转形态与谷地自然结合。框景自然山水与活力内街。

图片

图片

▲科技展馆·创展未来

办公产品布局灵活,级配丰富。标准单元模块,可弹性组合为多种产品,适应不同需求。

图片

▲布局灵活·级配丰富

图片

▲产品模块弹性生长

【企业方舟】以垂直等高线方舟形态,为企业总部提供研发办公空间,层层退台,创造总部私属花园。

图片

图片

▲企业方舟

【孵化基地】以平行城市界面条状形态,为初创企业提供发展创新空间,兼顾实验、办公、产研等不同需求。

图片

▲孵化基地

【创智平台】为企业提供条状大平层的产研空间,可打造超高轻生产车间,塑造多样产业生态。

图片

▲创智平台

【公寓】南北朝向实现采光通风及景观视线最优。依山就势、层层退台使每户享有舒适的户外平台。

图片

▲人才公寓

以一个IP、三个策略、三大亮点,统领整体设计。达到自然、发展、人本三维一体无界耦合。最终完美描绘明月湖畔最后一块创智拼图。

图片

▲创智拼图


GAD & 几里设计

半城山水  协创U谷

设计秉持协同生态、协同产业、协同人才、协同生活的设计原则,以“半城山水——协创U谷”作为设计理念,创造一个与自然城市协同共生的面向未来新型产业园。全球最先进的办公创新空间,不仅在市中心耸入云霄的总部,更在低密的绿色生态园区。

图片

图片

片区鸟瞰

1.最小生态干预的山地地形策略

设计基于真实严谨的现状地形与未来道路规划分析,在设计道路标高高于地形的情况下,尊重场地原有山地特征,以弱干预的方式介入场地。

图片

原始地形与积极场地处理手段

采取积极的场地应对策略,利用地库设计结合少量填方,合理布置建筑及竖向分台,达到17.63 万方的最少填方量。创造趣味性台地空间的同时,提供相对平整的建设用地;保留部分原始场地特征的同时,创造新的生态景观区域。
2.半城山水——重庆山水人文基底下的未来办公生活场景
山、水、城自古以来是重庆的山地城市要素,设计再现并重塑三者的协同共生关系。设计创造“一半是山,一半是城”的未来城市场景。

图片

整体鸟瞰

-外城:面城市道路一侧布置围合式建筑体量,对外形成完整的城市界面,屏蔽不利影响;对内创造最大化的景观界面。灵活可变的办公单元可满足企业的成长全周期的不同空间需求,创造出面山、环山的绿色办公环境。

图片

外城——连续城市界面与对内景观视野

-内城:面山一侧建筑布局形式采用垂直等高线的方式,把周边的山地景观渗透进基地内,同时选择性保留地块内的原始山地地形,留山透绿、互为借景。

图片

内城——垂直等高线的山地形体策略

以灵动有致的园区作为空间载体,在自然中的藏与露创造了轻松自然的舒适环境,从而激发人群的创造力。

图片

内城——留山透绿的办公场景

-生态办公场景

不仅注重办公的物质环境,更注重培育社群意识,在功能上置入露台、交流大堂、共享门厅、发布中心等功能,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交流、创造属于园区的归属感。

图片

图片

办公场景——自然、科技、共创

-文化科技展示

多功能剧场与科技馆作为半城山水的点睛之笔,结合山地关系的视线分析,选址于环视协同创新区的山水人文之处,同时作为对外展示的视觉焦点。

图片

科技馆——缝合山体,科技展示

图片

剧场——自然环境中的多功能演艺中心

-居住休闲场景

关注人才公寓的居住体验。地块外围以外走廊屏蔽高架桥的不利影响,创造迎山的居住空间;内部依山就势布置点状公寓,达到景观资源的开放共享。在一个绿色环绕的空间中中部设置商业,可便捷与各地块联系,兼顾绿色生态的静谧与便捷活力的休闲消费。

图片

▲人才公寓与下沉商业

3.协创U谷——链接周边链接自然链接未来链接场景

半山半城之中形成连续贯通的U型谷地,创造了全线的生活工作场景:办公、生活、娱乐、休闲被整体协同,弱化边界;而原来分散的四个地块有效串联,并向四周辐射。

图片

▲U谷——超级链接

中央主轴是园区发展的弹性空间与效率空间,它能够最高效的与地块内部及周边联系。设计置入了地下生态停车系统、园区无人机物流系统、无人接驳系统、慢行体验系统、购物娱乐系统,在生态的环境中创造科技轴线,同时这条线性空间可随着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使用需求不断扩充功能。

图片

▲U谷——链接场景

图片

▲落日下的U谷与科技馆


「内容来源山策SC Design Center,仅供学习交流赏析,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