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有理,清火无罪

 子三 2012-11-26
 

上火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上火的表现也有万万千,但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清火却都是不需要理由的,清它没有商量!

上火是什么?
有人说:“上火就是感觉嘴巴里和鼻腔里特别难受,总是干干的”;
有人说:“上火就是有时嘴里溃烂或者是眼睛发肿”;
还有人说:“上火是解大便总是不痛快”。
那到底上火是什么呢?

“上火”
“上火”,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听得懂的民间的术语。而是一个很泛泛的统称。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了,就会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中医认为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上火也分类
上火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是阴正常但阳过多,这样就显为实火,它一般症状较重,来势较猛;而虚火是指阳正常而阴偏少,这样所表现出的症状轻,但时间长并拌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
根据部位,上火又可分为焦火、中焦火及下焦火。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做“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做“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做“下焦火”。
根据脏腑,上火又可分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

起“火”了
火从哪里来?引起“上火”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其一是各种热邪,也就是个中细菌、病毒等致病菌侵犯身体;其二是身体抵抗力减弱时,病邪趁虚而入,如身体过度劳累,休息不好,或受冷,淋雨等使抵抗力下降等。秋冬季节,气候 变化无常,空气干燥,是易引起“上火”的季节。
饮食也是上火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归五脏,吃了某些热性食物后,如果加上自己体质的因素,就会导致机体的改变,过量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物等都会上火。

上火=发炎?
“上火”是中医的说法,但在西医,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从西医来看,上火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局部感染。比如口唇周围,咽部等的感染,还有牙龈红肿、出血等,这些都是炎症的表现。
西医认为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疾病,这可能和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不大健康,吃得太好,摄入的营养和热量太高,肠道无法正常吸收或排解,积聚在体内形成毒素,长期以外会孳生细菌,降低免疫力。

如何下火?
所以,对于上火的治疗,总的原则是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烟,少饮酒,少食过于油腻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如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吃些梨、藕类的食物。对于上火严重的人,还是要依靠药物的帮助。
着火了要用水来救火,但不是所有的火都能消除。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辩证施治。而且,市场上都出售的去火药多属于治疗“实火”,所以,想要“药到病除”,最好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去医院请教医生。

“上火”的主要症状
     口苦、目赤、头晕、食欲下降、咽喉肿痛、眼结膜充血、眼睑上长针眼(医学上叫麦粒肿)、小便短赤、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疱疹(单纯性疱疹)等。

防治“上火”的方法:

    (1)有“上火”征兆时,可口服牛黄解毒片(丸),每次2片(丸),每天2次。

    (2)患有口腔溃疡时,可外用口腔溃疡散,口服维生素C和B2。

    (3)患有眼结膜炎时,可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每2~3小时1次。

    (4)患有麦粒肿者,白天点0.25%氯霉素眼药水,睡前可涂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尚未成熟的麦粒肿,可用湿毛巾热敷。

    (5)有单纯疱疹者,可用疱疹净或病毒唑药水,口服病毒灵,每天3次,每次2片。

    (6)“上火”时,吃些“败火”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三黄片等,这些中成药大多有润肺、滑肠、滋阴等“泻火”作用。

    (7)在服药的同时,还应多饮水,饮食清淡,注意休息。

 2012.1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