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开车种种

 笑熬浆糊糊 2012-11-27

 

 

美国开车种种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美国开车种种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中国很少有人有车;也很少有人会妒忌和梦想有车。车作为私人的物品,只作为一个简单的公用名词,存在于一个个体难以认知的意识空白里。当时,中国已经对外开放,摩托车逐渐在沿海地区的广东和福建等地陆续率先出现,标志着有车的大门已然重新向中国公民开启。

 

记得当初自己想买辆摩托车的,母亲也同意,但是后来听到新闻说,上海最早拥有摩托车的两百人只有四位还活着,而且其中两位成了全瘫痪,吓得缩回了。此时,权杖已经有了车,那时也只是如今人们非常不屑的五个座位的夏利面包车。记得当初要去美领馆或机场,上海有那种气死人的三轮摩托车,后面带个罩,不断地喷着黑烟,突突地风行于市面街头。

 

来美国后,最惊讶的是看见电影中的幻影现实于美国的街道和公路。到了晚上成了让人瞩目的风景线,让人着实着迷了一阵子。之后,因为纽约城市交通的发达,也因为入乡随了俗,走东窜西都是搭乘公共捷运。奇怪的是,我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曼哈顿拥有自己的车。而每当朋友买了车开心不已的时候,我也不起劲,好像车子和我无关似的。

 

我有第一辆车也是无意中的离奇。亲戚不懂英文,想要考驾照,我被拖去协助。结果是被一起带进了考场。想想也好,一样陪着了,索性“舍命陪君子”,一陪到底了。

 

离奇的还有,笔试成绩很快下来了,考得不坏,可是没多久接到信函通知,那日许多考场的成绩全部取消,原因是,考场内外有人作弊;搞不清楚原委,只得另外重考。第二次考试我还是像第一次那样顺利通过了,于是去支付了驾驶学校的费用,开始跟着师傅学开车。考场在曼哈顿岛对面、布鲁伦大桥下不远的一个空旷地。

 

学开车学了两个星期后,接到了路考通知。奇怪的事又发生了。纽约驾照路考大概是全美最难的之一了。考试严格也就算了,问题还在考官的“出怪”。我的第一次路考,就是被其中的怪给搞砸了。搞砸的经过简约是:上车、带好保险带、调整好座位和前后左右反光镜的角度后,启动上路,然后根据考官的指令,完成各项行驶要求。一切进行得似乎都非常地顺利。问题出在收尾的时候:车子开到一个非常隐蔽的停车指示牌前,我按交通规则停车,等待左右拐和直行的指令。考官说不用等,直开向前。回到最终开始处,我按倒车要求,规范地停好车。问她考试的结果。她很简单地说:没有通过。我问她问题出在哪里。她说,你在停车示牌前没有做完全停车直行了。我就奇怪地问,我要停车的,你要求我直开过去的啊。她的回答非常奇怪:你自己没有正确判断,只听旁人建议啊。得,没得争没得吵,打铺盖回家还摸不着头脑。哪有这样考试的?是美国方式还是纽约特色。

 

当然,两周后的重考,我就不会犯如此“错误”。纽约考驾照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凡事必须相信自己,不管谁说啥,只按规章制度办。

 

在美国拥有一辆车,还有很多种种的离奇。另外的一则是,驾照拿到后,突发奇想想要辆车了。鉴于朋友善意的劝导,我就先去买了辆4千美金的旧车。朋友的道理是,新开车的人免不了碰撞摩擦,先把技术练好了,再买新车比较稳妥。可是我的第一辆旧车就是“药罐子”,不到50天的使用阶段里,修车花了购车同等的钱,权杖来气,说不要了,就直接开新车。等到我去车行买新车,同时用旧车做一定价格置换时,车行的朋友熟人为我解开了“药罐子”的秘密,原来那是辆车祸中报废的车,而且电脑里已经记录在案了。可是拿着我支票的人,早已在第一时间提取了现金逃得无处寻踪,买他车的钱,于是成了了解买车一段细节的学费,也成了第二个“教训”:千万别在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下,在不正规的途径里,买陌生人的东西。不管那玩意看上去有多好、被吹得有多划算。

 

开车的最初,不敢莽然于街道,于是,在纽约这个非常缺乏耐心的城市里,常常会被人恶语相向,被人不礼貌地摁喇叭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干脆把喝空的塑料水瓶丢向你。真是千奇百怪了。还好,依然按照有经验的朋友的建议,任何时候,安全行驶最重要,注意力要集中,别去计较和在意别人的干扰和絮叨。开车,油门和刹车间永远不要犹豫,必须动作规范,干净利落。还有就是行车的速度和间距的把握,除了该有的速度外,一定要注意速度里前后左右车辆的行驶情况,以便应急,排除因为别人胡乱驾驶可能造成的车祸及麻烦。

 

多少年按此建议开车下来,体会良多。更重要的是,十几年里的驾驶,除了纽约停车表吃超时罚单外,我开车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违规撞过别人或启肇车祸;闯红灯、停车线不停稳、超速之类的罚单也没有领过一张;我从来没有被记过任何点数的违反驾驶规定的惩罚。所有这些,换到手的是安全二字。我想,这是任何地方开车的要旨。


美国开车种种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梅.巴赫

 

(一)

 

说到在美国买车开车,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本经,里面五色齐染,五味杂陈。车开久了,故事自然会多,也是因为习以为常了,反而不觉得值得说。可是偶尔朋友几人围坐下来,一旦说起,还是会发现里面的“花头经”折射了美国社会理念、美国社会各式人士的各式情态。有欲说还罢的、有哭笑不得的、有义愤填膺的、也有得意洋洋买得开心的。好象是事事在例,又莫衷一是。

 

昨天又一屋子的大小朋友来。一位朋友就说起了他上个星期的买车经历。简约是,他用一辆尼桑捷卡和一辆尼桑四门Altima抵给车行,要求换一辆福特新捷卡。此兄来美二十八年,能听懂不少英文,却说不清几句。美国的道道坎坎他却是门清。买车事先让稍懂英文的太太按要求做完自己信用调查,还了找到一个中文软件,将折进去的两辆车和要买的新车给估摸清楚了,并换算出利息(2.99%),60个月的付款期,等于每月改支付的额度。他的算计。前提是,他以为美国所有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销售里,车行最黑。里面的花巧机关,用他的话说是“层出不穷”,“无以为尽”,购车者少有不慎,被黑掉800-1000是小菜一碟。所以他事先就格外仔细。

 

到了车行,销售人员满脸微笑地迎了上来,一大堆的介绍后,直接玩起了了舞熟的“花招”,我的这位朋友非常简单地直说:我不懂多少英文,你说多了没用,你别告诉我我的信用我每月应该付多少,你先估完我抵进来的两辆车的总价,然后我告诉你我要的车的购买价和每月的支付不得超过$380,你认为你做的了这一统拢共的三笔生意还有钱赚就做,你不能做我就走人。至于销售人员拿来的众多单子他一个不看,结果是车行玩尽了花招,费尽了口舌只好按着他的要求做。可是最后签字的时候,推出来每月$2.99,持续60个月的免费换机油、矫正轮胎等等的保险服务,实际也是花巧,因为你一旦接受了这个“诱惑”,购车合同支付期立即从原来的60个月自动变为你签字认可的66个月,等于你要多付六个月的车子贷款,以每月$400计算的话,就是$2,4000美金,外加利息和销售税。我的朋友也够聪明,说,你肯定吗?销售人员说,当然。我的朋友接着说,你把合同全部拿来我马上全部签掉,我现在就用现金支付你$2.99乘以60个月的总计(约($180),销售人员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接着是销售经理出来七弯八绕地来说天谈地,到了了告诉我朋友说,这辆车前面两个垫子我觉得你人好,送生意给我们,我很感激,就送你了,后面两个车垫因为尺寸大了些,我给你个折扣,收你两个垫子共$125美金。他们当然没有成功,因为我朋友的手机上已有完整的资料讯息,手机打开,亮给经理一看,那里又是抽筋摇头加叹气。这样,大搞两个小时后,朋友终于按自己事先的了解和自己认可的方式和价格开走了他要的车。

 

读来也许有点乱,尤其是对于没在美国买过车,或者买车没有碰见如此情况的人。其实很可能是,因为喜欢、因为无所谓小钱、因为事先没有做过详尽了解和核准计算,你开车走出车行之前,已经被人带着笑容,巧妙地从你的钱带里,拿走了本该属于你的1000美金。所以,在美国买车,一定事先要做好调查和计算。最好带一位有经验的朋友或家人去帮你把关,在你不懂那些名目众多的“花巧”的时候。

 

另外美国买车之“柠檬法”规定,车主买车碰见车行生意做得出轨,只要买主不将车开走,而是留在那里,此车的购买就没有最后完成,车主可以按有关法律、在规定期限内(有效日期各州可能不一样)将车行告到法庭。碰见恶搞的车行,一定要知道这个底线,也即买车人的权利。

 


(二)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开车,都会有各式的麻烦。在美国许多地方,因为开车人的素质和习惯非常好,所以不愉快的事情相对很少。但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离奇古怪就多。完全不应该以常理常识去看待和认同。

 

单以避免不了的争执来说,有着几年纽约驾车经验的人都知道,心里不痛快狂摁喇叭的人不在少数,尽管很多城市区块不许这样做,而且警察逮着就是罚单一张。开车从后面逼你、旁侧里用车挤你、前面故意开车慢慢气你,这类事情还是每日会碰见。

 

按一般情况说,每个人开车心态要好,耐心还得足足地,以抵抗各种干扰,省掉烦心和可能的车祸。但是事与愿违的情形还是经常发生。一旦计较发生,最好少说话,尽量平息争执,尤其是减除仅凭心气的叨叨。

 

美国开车有三种人比较“疯狂”:一是喝了酒、磕了药、边开边做事的人,那个车开得不仅无致,而且快;二是少年人,尤其是青年女性(对不住啊),车技并不完全成熟老道,开得还快,喜欢拉风的缘故;三是越破的车开得越狠,死活无所谓的模样。开车时特别要注意这样的情形。我在曼哈顿因为非常注意此类开车,所以躲过了很多的“意外”。另外就是节假日我尽量不开车出去,因为喝酒开车的人太多,每年节假日死于车祸的人也最多。

 

好,回过来说说开车的心态。好的心态至少会使自己的车行的路子非常清楚和稳定,便于周边别人对你有个正确的判断,这样可以极好地避免摩擦、纠纷和车祸。

 

此外,碰到摩擦以至纠纷时,且不要“以事论事”争高低对错,而是聪明地和人聊聊其他事,顺带静候警察的到来。一般来说,没有过份车辆擦撞损坏的话,这样的心态和做法一般都能将小事化了。经常看见一些人为小事斗意气的,最后会被警察带走。你凶是因为你有道理对不?那好,你法庭上去争辩,别在这里阻碍交通和执法。就这么简单。

 

我有朋友早上上班车被人家后面撞到的,按理是别人的不对,可以很合理地解决,但是他因为上班要迟到了心里上火,跟人对嘴不算,还指手画脚地,结果进了局子,不多,24小时跟其他候审犯人关在一起,吃了两顿无法咽下的汉堡包,最后是妻子请假将他保释出来。这种事真是划不来。

 

纽约这个城市某些方面是非常复杂的,顿发事件经常有。所以更应该遇事冷静,学会合理处理。记得1996年前后,通往新泽西的华盛顿大桥上发生了一起非常恶劣的严重事件,曾经轰动纽约。那日,桥上堵车,有两辆车前后堵在了一起。后面那位没由头地狂摁喇叭不算,一会还摇下玻璃窗大声用恶语责怪前面那辆车的司机不会开车像个傻瓜,结果是,前面那辆车的车主下了车,走到他跟前二话不说,开了两枪,将27岁的他和边上25岁的女朋友的脑壳打穿了。自然那天桥上的堵塞不会由此改善,前者会入狱受审,后者进入天堂时,会不会依然带着这样的问题:怎么这样丢了命?

 

(三)


上面的实例说出了美国开车或会碰见的离奇。还有更为平常的。比如,很多人都以为美国是民主、自由的,所以可以来气时逮谁骂谁只要愿意,甚至可以骂总统,因为宪法授予个人人权之言论自由。其实,这些类似都是大大地误读了美国。在美国不能“口无禁忌”的。

 

前两日这里好像就有一则新闻说到一个外卖郎因为不懂,导致恶语侮辱一位黑人顾客,结果连同饭店老板一起被告上法庭被法庭定为“侵权”判罚的事件。最后是,外卖郎借机滑脚,溜至无影,老板被罚几十万还摸不着头脑,弄了个有苦讲不清。人说,黑人恶语老中,老中恶语西人是常有的事,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是犯法有罪的,只是你没有被告上法庭而已。而近期发生的外卖郎事件正好说明这一点。

 

在美国南部三K党的发源地,至今,如果你因为严重侮辱别人,或无权侵入别人的私家领地还不听劝阻及时退出的话,会被视作威胁权益、财产和生命,而由此被双筒猎枪打成筛子的可能依然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误读美国宪法下言论和行为自由真正的含义。

 

几年前在纽约,我一次送人去机场回家的路上,在皇后桥上被人尾追,我打开紧急灯逼他随我下桥拐弯后,停在了桥下60街一位朋友开的夜总会边上。那对西班牙夫妇约莫60左右,下车就大声对我嚷嚷,我不理他们,直接打电话叫警察,警察那天靠得近的缘故吧,很快就到了现场,还正好听见他用法克语朝我大声乱叫。警察一看就懂了,过来问我有事吗?车后稍微擦伤了一点油漆,估计赔偿在$150左右,是否需要填表记录和上报?我说小擦伤没关系,我自己付钱料理就是了。因为上报保险公司索赔,尽管对方公司会支付费用,一是太麻烦不值,而是如果加了我的保险的话,也不值,于是决定自己处理。谢过警察后,警察还了个礼,立马过去用手指着骂咧咧的那位,让他即刻停止辱骂并向我道歉。并告诉他,只要犹豫就是拒绝,结果会是立即手铐铐走,不多说一句话。那位就说,我有言论自由,骂总统都可以骂他有什么事?警察的回答是,你再说一遍我立即铐走你,因为你在错的情况下侮辱了这位先生而且你不听阻劝,阻碍了交通和执法。结果那两位夫妇向我道了谦,我重新谢过警察后,转身开车回家,就当没有这回事。这种事,处理归处理,心里要清楚有关环节,最重要的是自己维护自己的路数要清楚,内心还要放得下。不然在纽约这个开车十分不容易的城市里,天天都会窝气,那是不值的,也不是应该有的心态和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