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走万里路 2012-11-28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2012-11-15 20:50:27)

为了有效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将教材进行改造,设计出适合学情的学案。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对教材的提炼及创新改造,教师只是扮演了一个搬运工的角色,把教材上的内容搬到学案上。二是大量堆砌习题,使学案成为大量习题的集散地,即习题式学案,不但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唯教师是用,只考虑教师如何传授,不考虑学生如何学,又回到了原来传统教案的老路上。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如何设计学案呢?

学案是引导学生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案,学案设计要基于学生学,体现以生为本,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重点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学得如何的问题。

设计学案前,首先要吃透课标和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理清知识脉络,准确把握重难点,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拓展提升点,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学案设计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为了达到导学的目的,对教学内容宜进行问题化设计,重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巩固,依据学案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学案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体现学习的递进性;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学案宜进行分层次设计,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困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根据学习内容,宜设计具体有效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案设计的过程,也是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改造的过程,将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将教材系统转化为适合学情的教学系统,转化成通俗、易懂、具体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围绕学生有效学习,学案可以按目标感知、重点、难点、铺垫导入、问题导学、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训练反馈等环节进行设计。

学案设计要围绕三维目标,目标设置要可测,以便于紧扣学习目标来设置学习问题、学习过程和反馈训练。问题设置和反馈训练要可测,以解决学生学得如何的问题。

学案使用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如有些问题在教材上可以直接标写勾画,教材中的材料、习题可以直接标注等。

学案设计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整合不同章节的教材,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易错点,为学案设计和重难点突破找到支点。

2.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递进关系。

3.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间的联系和递进关系,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易错点设计成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4.针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设计合适的学法指导。可以是知识铺垫、思路点拨、疑难解读、易错点提示、记忆口诀、学法介绍、知识缺陷补充等,起到“激兴趣、导学法、引思路”的作用。

5.按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的原则,精选教材和教辅资料中的习题,按对应的知识点和难度梯度编写反馈检测题。

6.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编写拓展提升部分,拓展提升部分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即兴写作、仿写、实验设计与探究、材料分析、实践应用等。

7.将导学方案、反馈检测题和拓展提升部分一起整理打印,形成学案。

学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明确内容、编写责任,学案上要注明节次、课题、设计人、时间等。

2.知识梳理部分根据学科和内容不同,可以采用问题化设计、要点挖空、填图、习题等。

3.学案设计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

4.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突破重难点的可行方法。

5.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坡度又要有启发意义,要注意知识的铺垫,重难点必须有学法指导,疑点和易错点要有提示,以便于引导学生顺利解决问题,让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拐杖”。

7.反馈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选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切忌重复训练,题量不宜过大,以1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

9.学案必须使用电子稿,编写格式(页面、字号、字体、标点等)要统一。

10.为保证学案编写质量,要建立学科组长负责的把关机制,不过关的学案不能交付印刷和使用。

(山东省莘县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张庆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