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皮

 chh71 2012-11-28

黄皮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黄皮  
黄皮

黄皮,顾名思义,具有黄色的皮,也被称油皮、油梅、鸡皮果、黄淡、黄批、黄弹子、王坛子。原产我国南方,在中国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黄皮是群众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用途非常广泛,是海南的特产水果。果实富含糖分、有机酸、果胶、维生素C、挥发油、黄酮甙等。

中文学名: 黄皮
二名法: Clausena lansiu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芸香科
属: 黄皮属
种: 黄皮

编辑本段简介

  中文名称 黄皮
  英文学名 Clausena lansium
  俗名 (中/英) (英) Wampi

黄皮

黄皮(5张)
  科属 芸香科
  黄皮(Wampee)
  芸香科黄皮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小乔木。又名黄批、黄罐子。学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原产中国南部,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历史。中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种植较多,四川云南也有分布。
  高6~10m。实生树干直立,嫁接树分枝较低,主干不明显。树皮灰褐色,常有白斑,成年树树皮粗糙,常见纵裂痕。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小叶5~13片,有小叶柄,先端短尖基部偏斜,边缘波浪形或见细齿,叶色深绿,叶脉突起,油泡细密,揉碎后有特殊香味。花小、黄白色,雌蕊淡绿色,子房有茸毛,果为小浆果,长2~3cm,圆珠形、卵形、心脏形,色黄带褐,果皮有茸毛、具特殊芳香,种子1-5粒,肾形或长卵形,上黄褐下绿色,种皮有白膜。
  
黄皮 详解图

  黄皮 详解图

[1]
  黄皮原产亚热带,喜温暖,宜种植在年均温20℃以上地区。成年树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对土壤适应性强。
  
黄皮

  黄皮

中国黄皮地方品种甚多,不少属同物异名。大抵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果大皮厚,种子一般3~4粒,也有独核品系,酸甜适中,肉黄白,形如鸡心。品种有:广东的大鸡心、红嘴鸡心、鸡子黄皮,福建的奎章种、鸡心种、尖尾种,广西的鸡心仔均属此类。酸黄皮多属实生树,品种杂,缺乏分类。用作加工果汁果酱的有大圆皮、大牛心等,皮薄,核多,丰产,用作加工果干果脯有细鸡心、半尖尾、圆皮等,核少肉厚,酸中带有黄皮特有香味。
  繁殖用嫁接、高压条、实生均可,砧木宜选充分成熟的酸黄皮,广州果农则认为较酸的大圆头种作砧木长势更强。春秋均可定植,以4月上旬前后成活率最高,株行距一般3m×4m,开穴施足基肥
  黄皮抗逆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常见的病害有为害果实的炭疽病、溃疡病,寄生于叶背及嫩枝上的煤烟病,以及为害根部的根腐病和煤烟病等。虫害有蚜虫、天牛、吹绵介壳虫及螨类等。
  黄皮原产于南中国,现于缅甸马来西亚印度粤西等地皆有种植,是一种细小的常绿乔木,高度可达5米。黄皮对土质的要求不严,但较适宜栽种于排水良好而湿润之砂质土壤上。
  在香港,黄皮较少见野生于郊野公园内,普遍种植于果园及围村地区,例如林村、广东、大埔滘、马鞍山、粉岭、东涌至大澳一带,大家亦可以在动植物公园内的中药园找到一棵黄皮的标本树。
  黄皮的叶片呈阔椭圆形,背面具有凸起的腺体,叶面则布满透明的油点。其枝叶带香味,揉碎後发出的香味更浓。黄皮黄褐色的果实,呈卵状球形,表面披柔毛,可供食用, 香甜可口,且有帮助消化的功效。
  黄皮的果实成熟后除可以生吃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果酱、蜜饯、饮料糖果。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药,果皮味苦,有利尿和消肿的功效;果核有行气、止痛、健胃消肿的功效,主治胃痛、经痛和风湿骨痛。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育苗

  黄皮可用切接、芽接或劈接等嫁接繁殖,最适宜的嫁接时期是春季(1~3月)和秋季(9~10月)。砧木可在每年的7~8月黄皮果实充分成熟时,选择普通的酸种黄皮,取出种子,洗净后随即播种。一般播后半个月发芽。幼苗长出后,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促进苗木生长健壮。当砧苗茎粗达到0.8厘米以上时便可嫁接,在良种母树上选取生长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或一年生枝条作接穗。接后半个月左右,接芽便陆续荫发,必须及时去除砧木芽、立支柱、防病虫及除草施肥等,对接芽应及时进行摘心,培养2~3个分枝,当苗高达30厘米以上时,便可出圃种植。

果园的建立

  
黄皮

  黄皮

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建园,在春天或秋天种植,以3~4月种植成活率高。株行距采用3米×4米或2米×3米,每亩种植60~100株。种植前应先挖好深、宽各60~80厘米的植穴,施入基肥。因黄皮根浅,不耐积水,不宜种得太深。幼树期间可以间作,但不宜种植与黄皮争肥、争水、争阳光的作物。

幼年果园的管理

  
结果的黄皮

  结果的黄皮

1.施肥及土壤管理:对定植1~3年的幼龄黄皮树,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生长,使其在一年中发生多次新梢,以迅速扩大树冠,增加叶面积,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施肥应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可根据其发梢情况,每年于2月、5月、8月各施肥1次。此外,果园间作、地面覆盖、灌溉排水、除草松土以及深翻改土等,都必须适时进行,为黄皮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整形修剪:幼龄树整形修剪的目的是培养骨干枝、平衡树势、调节枝条生长,使其形成一定数量的主枝和侧枝,构成坚强的树冠骨架,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黄皮树冠应培养成圆头形,在主干高70~80厘米处截顶,然后培养分配均匀的3~4个主枝,其上再抽生侧主枝、分枝,逐年形成自然圆头形的树冠。幼树的修剪以轻度短剪为主,配合适当的疏枝。在枝条旺盛生长期间,可适度摘心,以减弱生长势,刺激剪口下2~3个侧芽萌发,促进分枝,增加生长量。每年冬季,剪去树冠内部的枯枝、阴枝、过密枝、徒长枝及病虫枝等,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成年结果树的管理

  1.施肥及土壤管理:成年结果树的施肥,一般每年3次,第一次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于春梢萌芽前施速效性氮肥,可促进春梢生长和提高座果率,减少落花落果;第二次在夏梢萌发前(5月),氮钾结合,促进夏梢生长和小果膨大,增进果实品质;第三次在8月黄皮果实采收后,及时补充营养。对成年黄皮果园应经常保持土壤疏松、防止土壤冲刷,做好深翻改土等。
  2.整形修剪:成年树的修剪重点在于调节营养枝和结果枝的比例,维持树势的均衡,保证当年丰产。应根据树势进行适度的疏枝和截枝。在每年收果后,在结果枝的基部留下1~2个芽进行剪截,促进当年抽生结果母枝。对树冠内生长旺盛的徒长枝应及时加以控制和利用,而对生势较弱和早衰的枝条,应进行适当的回缩修剪,促其逐年更新,恢复树势。无论哪个时期修剪,都必须配合充分的肥水供应。同时,加强对各种灾害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使修剪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病虫害防治

  
黄皮

  黄皮

黄皮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煤烟病。炭疽病可用百菌清800~1000倍或多菌灵800倍液喷施防治;煤烟病主要应防治好蚜虫和介壳虫。防治介壳虫可用1:20的松脂合剂或40%乐果800倍液加上90%敌百虫800倍液喷施防治;防治蚜虫可用50%敌百虫500倍液或40%乐果800倍液喷施防治;防治潜叶蛾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施防治。

编辑本段辨别特征

  枝干 : 分枝多而浓密,有甚多枝条于树干近底部处生出。
  树皮:粗糙。
  叶: 叶互生,味甘,奇数羽状复叶,每片叶有5至9枚小叶。小叶沿轴互生,呈偏斜阔椭圆形,长达10厘米。小叶叶端急尖,基部钝圆,不对称;边全缘,有波纹;叶面及叶背均光滑无毛,叶面上有透明油点,背面具凸起的腺体;当叶被揉碎时,会散发出阵阵香味。
  
黄皮的花

  黄皮的花

花: 花两性,整齐排列;于春季开花。 花白色,细小,由四或五枚花瓣组成。花聚生于枝条末端,成圆锥形花序
  果:黄褐色卵状球形浆果,外披柔毛,直径约2厘米。 甜蜜的白色果肉可生吃,内藏数枚翠绿色的种子。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苦味较重的黄皮,效果尤佳。有黄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使吸收机能畅旺;此种苦味质,还有强心作用,又能松弛胸腹肌肉紧张,胀满状况得到减少或消除,黄皮之所以能顺气、镇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紧张作用,使呼吸顺畅,没有障碍问题,咳嗽自然停止。
  黄皮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之说。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 黄皮种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达42%,为优良的润滑剂。黄皮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素有“果中之宝”之称。
  夏天吃黄皮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气迫人,倘能备带一些黄皮,尤以苦味黄皮更好,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
  【性味】气香、性平、味酸、微苦、辛。
  【成分】种子含油量达53.2%。果皮、叶均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甙、氨基酸。树皮含小薜硷、黄柏硷、掌叶防己硷等多种生物硷、舀醇、粘液质,酯类成分。
  【功用】宣解郁热,理疝痛。叶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根能治气痛及疝痛。这是南方群众广为使用的一种民间药。
  【便方】
  1.防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树根l至2两,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
  3.疝气偏坠:黄皮树根2两,小茵香5钱,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 2次。
  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树嫩叶,黄皮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4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钱,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
  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6钱(鲜者2两),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伤:黄皮树叶2两,焙燥,研细,用适量好黄酒隔水炖煮,一月分2次温服,并以药渣敷于伤口。
  7.肠痉挛,肠癌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2钱,一日2至3次。
  8. 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编辑本段中药材

  【药名】黄皮
  【别名】救驾、臭条子
  【汉语拼音】huang p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oblonga (Wall.)Sojak[Cornus oblonga Wall.]
  【功效】祛风散寒;活络止痛
  【科属分类】山茱萸科
  【主治】风寒湿痹;腰痛;跌打损伤;骨折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溪边疏林或常绿阔叶林中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发布于西南及湖北、西藏等地
  【动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16m。树皮灰褐色,平滑;2年生以上枝条有疏生皮孔,密被绢状灰色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6~19mm,密被灰色绢状毛;叶片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3cm,宽1.6~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微反卷;侧脉4~5对。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长5~6.5cm;花小,乳白色;萼齿三角状卵形,长于花盘;花瓣长圆形;雄蕊4;子房倒圆锥形,有疏生短柔毛。核果球形,黑色,直径5~6mm。花期9~10月,果期次年5~6月。
  【出处】《中华本草

编辑本段食疗功效

  黄皮是广东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人们不但喜欢它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的夏季滋味,民间也喜欢拿水煎黄皮叶来防治感冒,或者用黄皮树根来治气痛。黄皮的果皮和果核也都是入药良材,有利尿消肿、行气止痛等功效。对南方人来说,黄皮称得上一身是宝。
  黄皮又叫黄批、黄罐子,原产我国南部,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是最大产地。它的树在每年的三四月间开花,七八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椭球形,表面披着细细的绒毛,白色的果肉内藏着翠绿的种子,剥皮即食,方便美味。
  黄皮不但生津、止渴,民间更有“饿吃荔枝,饱吃黄皮”的说法。在乡下,饭后吃几颗黄皮,不管吃多饱,消化都会特别好。而黄皮入菜则最适宜夏天食用——酸酸甜甜的黄皮果肉可去油解腻,刺激食欲,让人在不知不觉间食指大动。
  黄皮入菜最常见的是和肉类相搭配,黄皮焖排骨、黄皮碌鹅、黄皮蒸鸡……烹调时,只需用小刀从黄皮根部开一道小口,挤出果核,将肉与果皮一起采用,便成一道开胃好菜。不过,用黄皮入菜,在火候上要有所讲究,须保持果实本身的酸甜口味,但又不让其喧宾夺主。
  除了入菜,黄皮还被用来加工果脯、果酱、饮料、蜜饯等。一般来说,这些用途多采用偏酸的黄皮,甜黄皮则多作鲜食,如鸡心黄皮。在广东云浮的郁南县,还有一种无核黄皮,果肉饱满,没有果核,酸甜中带有黄皮的异香,汁多肉厚,吃起来相当过瘾。可惜,由于产量不多,广州市场上很少见到。如果你是黄皮的“粉丝”,眼下倒是不妨去一趟广东郁南,买张门票,到果园里边摘边食,吃个痛快。

编辑本段夏日排毒水果

  黄皮,海南热带水果之一,是海南的特产,产地儋州,原来的黄皮,是乔木水果,一年结一次,黄皮树,树质纤维较密,木质坚韧,但是,树干生长弯弯曲曲,不能成材。经过改良后,黄皮树都长不高,而且枝杈茂盛,每年是二月开花,三月成果,四月果子成熟,成熟后能自然保鲜48小时,一棵树多的可以收一百多斤不等。果子呈圆状,个象新疆的黑葡萄,里面有子,多的有四个,少的也有两个;黄皮的果子,初长成是深绿色,成熟后变成黄色,故名曰黄皮。黄皮果子肉白色半透明,味甜,稍带有少许酸味;夏天,用黄皮果子挤破泡在凉开水里喝,能止渴生津;皮甘,有祛热,消痰,止渴之功效。 黄皮生产于华南各地,在农历五、六月是黄皮成熟的季节。通常有甜黄皮,酸味极少;酸黄皮,酸味颇重。还有一种苦味很重的黄皮叫苦黄皮,虽然味苦难食,但药用功效最好。
  甜黄皮最为好吃,长到成熟时,更加可口。酸黄皮、苦黄皮,若夏日作为解渴用,效果则比甜黄皮好得多。黄皮的酸苦味质,不仅有生津止渴的好处,而且食后喉咙甘凉,一条凉气直透胸腹,令人感到舒畅。
  黄皮成熟时,一串串金黄的黄皮挂满树梢,形状为长圆形,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外表黄绿色,仿佛一棵棵挂满黄金的摇钱树。个大的黄皮,据说28颗就有一斤重,直逼荔枝大小了。黄皮别样甜,据说云浮郁南的无核黄皮,被誉为“中华名果”,更是人们追逐的目标。无核黄皮果大、肉厚、色鲜、味美,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采摘期可以延续到8月中旬。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说明黄皮可帮助消化。幼果形状椭圆,颜色深绿,逐渐长大之后,才慢慢变圆、变黄。黄皮果的果实是典型的浆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浆,含有高量的维他命,看起来像龙眼,吃起来却有点柚子的味道,甜中带酸的滋味,是非常讨人喜欢喜的水果。
  黄皮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药用价值。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机酸及果胶,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叶性味辛凉,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水胀腹痛、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气痛及疝痛。黄皮果是一种中性药用水果。
  《本草图经》把黄皮叫“茴香”。“异名”又叫“蘹香”。果实含挥发油约3~6%,主要成分为茴香醚50~60%、小茴香酮18~20%。茴香油可作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它能降低胃的张力,随后又刺激之,而使其蠕动正常化,缩短排空时间。对肠则增进张力及蠕动,因而促进气体的排出。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此种作用可被局部麻醉药取消,因此可能是神经反射性的。它还有某些抗菌作用,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得配本草》: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编辑本段亚热带的特产水果

  黄皮是芸香科黄皮属植物,是广泛栽培于我国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特产水果。黄皮一般在每年的农历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上市,此间正值三伏天开始,在炎热的夏季里,采摘新鲜的黄皮食用,口中顿觉甜中微酸,甘甜清爽,津液顿生,满口清香。
  中医认为,黄皮果实具有解暑热、生津液、去标邪等功效,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解暑热的佳果。相关科研结果表明,黄皮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糖类、有机酸和果胶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据测定,每100克果肉含蛋白质1.0克、钙50毫克、磷25毫克、铁0.7毫克、维生素C39毫克、碳水化合物14.9克;其根、茎、叶以及种子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民间验方就采用其种子治疗疝气,利用果皮来消食积、去肿胀等,用果实的腌制品冲开水喝,还具有化痰顺气、止咳等功效。
  这里再介绍几种黄皮果民间治疗验方供大家参考:

黄皮

黄皮(5张)
  1.治疗风湿骨痛、痛经:取果核6~9克,打碎后,米酒送服。
  2.预防疟疾:取果皮30克,水煎服,每天一次。
  3.治疗食积不化、胸腹胀满:取鲜果30克,洗净去核食用,或取鲜果15克,水煎服,连服两次。
  在药用方面,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苦味较重的黄皮,效果尤佳。有药学家认为:“黄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使吸收机能畅旺;此种苦味质,还有强心作用,又能松弛胸腹肌肉紧张,胀满状况得到减少或消除,黄皮之所以能顺气、镇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紧张作用,使呼吸顺畅,没有障碍问题,咳嗽自然停止。” 在广州,黄皮的上市意味着雨季的结束和炎热夏天的开始。
  黄皮一身都是宝。它的主要功用是清热去湿毒。我们一般是洗干净后连皮一起食用,黄皮的味道非常清甜,有点类似金桔,它甜中带有一点甘苦,对喉咙痛心肺不爽特别见效,尤其是对感冒后心烦意燥有着排忧解难的功用。黄皮吃完后,它的梗和叶还可以加冰片糖煲水喝。
  将黄皮作为食疗用途,可参考下列方法:食黄皮时,必须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整个放进口中嚼碎,连渣带汁缓缓吞下,收效才能显著。例如平素患有 消化不良症,又多吃了东西,胸腹胀满,影响呼吸也感到不顺畅,还可能有作呕、气顶、痰水屡吐不清, 心窝觉得翳滞等状态。若是黄皮季节时,不妨用黄皮十余个,连皮带核,慢吞细嚼,自然气顺痰降,胸腹翳滞消除,效果更好。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气迫人,途中若缺水,身体稍弱则容易感暑受热。倘能备带一些黄皮,尤以苦味黄皮更好,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素来痰多、不时有气不顺者,或是患有“痰喘”疾者,晚上临睡前,连皮带核嚼食几个黄皮鲜果,是夜可能痰气顺而安眠,用此法以处理痰疾患者,收辅助治疗之效;倘不是黄皮季节,可到中药店买黄皮核,选其大粒完整者,用瓷碟载着,放在饭上面蒸软,然后用来嚼食,亦有消痰顺气之效。

编辑本段蜜饯黄皮

  黄皮目前的产量不算太多,所以加工食品很少,但是黄皮果实本身有一种很特殊芳香和风味,在其加工食品中尽其量留住此种特殊芳香物质是至关重要的。蜜饯黄皮也就是黄皮果脯类食品,加工技术如下:
  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选择果实个体大,肉质厚,无种子的更好,否则需经洗涤、去种子,除去种子办法是先把果实压成饼状,种子就自然挤出,因为黄皮果肉成软浆状(成熟果实),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呈溶烂状态而需要进行硬化处理。为了避免和减少原料在加工过程中褐变现象产生,需要进行漂白处理,而且这两个措施可以在同一个工序中进行,也就是0.1%二氯化钙和0.1%亚硫酸氢钠漂果8小时。
  2. 透糖工艺:先配制40%糖液,原料与糖用量比1:0.8;0.2%—0.3%柠檬酸;1%食盐;0.05%山梨酸钾。以上混合液煮沸后加入黄皮果,采用多次透糖法,每天要把糖液单独加热浓缩,提高糖度约5%,然后把黄皮加进热糖液中浸渍透糖。采用这种多次加热浓缩透糖办法,使黄皮果逐渐吸收糖分,其果肉中水分就逐渐蒸发而减少。这样使糖液浓度达到60—65%,约需10天透糖时间,透糖便可结束。
  3. 干燥:在60—65摄氏度温度下干燥16—18小时。
  包装:最好密封包装。
  成品要求:(1)黄皮脯透明或浅黄色,口感爽脆,甜酸可口。
  (2)含糖量55—60%。
  (3)含水量25—28%。

编辑本段参考文献

  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 in U. S. Depart. Agr. Bur. Pl. Ind. Bull. 176: 29. 1909; Swingle in Webb. et Batc. Citrus Indust. 168, f. 27(e,f. i), 28. 1943; Hu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8: 88. 1959; Swingle et Reece. in Reuth. et al. Citrus Indust. 1: 216, f. 3-6. 196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554, 图2837. 1972;海南植物志3: 42, 图553. 1974.——Quinaria lansium Lour. Fl. Cochinch. 272. 1790.——Cookia wampi Blanco, Fl. Filip. 358. 1837.——Cl. wampi (Blanco) Oliv. in Journ. Linn. Soc. Bot. 5, Suppl. 2: 34. 1861.——Cl. punctata auct. non Wight et Arn.: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2:140. 1914.[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石黄皮(5张)

水黄皮(5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