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茴香

 chh71 2012-11-29

岩茴香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岩茴香  
岩茴香

岩茴香(学名:Ligusticum tachiroei)是伞形科藁本属的植物。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河南、辽宁、山西、吉林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河岸湿地、石砾荒原和岩石缝间,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文学名: 岩茴香
拉丁学名: Ligusticumtachiroei
别称: 细叶藁本(秦岭植物志)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族: 前胡族
属: 藁本属
分布区域: 产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省。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Ligusticum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Hiroe et Constance
  别名: 细叶藁本(秦岭植物志)
  分类: 伞形目伞形科藁本属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根颈粗短;根常分叉。[1]

  茎单一或数条簇生,较纤细,常呈“之”字形弯曲,上部分枝,基部被有叶鞘残迹。[1]

  基生叶具长柄,柄长6-7厘米,基部略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形,长8-10厘米,宽5-7厘米,3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3-15毫米,宽0.5-1毫米,具1脉;茎生叶少数,向上渐简化。[1]

  复伞形花序少数,直径2-4厘米;总苞片2-4,线状披针形,长0.5-1厘米,中下部边缘白色膜质,常早落;伞辐6-10,长1-1.5厘米;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边缘白色膜质;萼齿显著,钻形;花瓣白色,长卵形至卵形,长约1.5毫米,先端具内折小舌片,基部具爪;花柱基圆锥形,:花柱较长,后期向下反曲。[1]

果实

  分生果卵状长圆形,长4毫米,宽1.5毫米,主棱突出;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8-9月。[1]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产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于海拔1200—2500米的河岸湿地、石砾荒原及岩石缝间。朝鲜、日本也有分布。[1]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拼 音】:YANHUIXIANG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岩茴香的根。
  【功 效】:祛风解表、活血行气。
  【主 治】:治伤风感冒、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平。入肺、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别 名】:桂花三七、柏子三七(浙江)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等省。
  【拉丁名】:Ligusticum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Hiroe et Constance
  【考 证】: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 1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开放分类:
自然 生物 植物 中草药 双子叶植物纲 种子植物门 蔷薇亚纲 被子植物亚门 被子植物门伞形科伞形目藁本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