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最缺的或许是独立的成长空间

 南科大 2012-11-29

孩子最缺的或许是独立的成长空间
杨青

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前一段来深圳讲座时,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他就在家门口附近的旧书店泡着,他的文学常识就是从旧书店启蒙的。说完他感叹说,现在的孩子们可怜了,没有行动的自由。这种缺乏自由,一是课业负担太重,二是家长管得严,三是整体社会环境不安全,孩子们自由行动的机会也很少。

现在的孩子们不仅缺乏像陈子善教授那种自由闲逛,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有时候,他们的冷暖饥饱感觉都被大人取代了。小学二年级的老师还经常会接到家长的短信,让老师提醒孩子热的话脱了外套。这听上去是一个笑话。出去玩,家长的背包里总背着几件衣服,风一起,孩子没喊冷,衣服早就披上去了。刚摸到孩子头上有汗,外套就赶紧扯掉。冷暖和饥饱是最一个人最本能的感应。冷了要加衣,热了要减衣,这些从幼儿园起就应该懂得的常识,有的父母却统统自己包办了。

所以在抱怨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检讨的是,自己有没有给过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

我经常看到邻居妈妈,一边在抱怨孩子早上起来太拖拉,一边蹲下帮孩子提鞋子,起身又帮孩子扣扣子,回头一看,孩子的书包还在她的肩上背着。

家长不撒手,孩子被贴身紧护,根本没有自己成长和独立的空间。接下来写作业拖拉,纪律性太差,都是这个因结出来的果。

相反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我奇怪问:孩子上学不用叫醒,不用做早餐吗?她答:一人一个闹钟,两个孩子不同的时间,我跟她们讲,妈妈经常听不到闹钟,你们要自己起。结果孩子们起得很准时。早餐是牛奶面包,前一晚就放到餐桌上准备好的。小孩子学校在小区外面,需要等校车,她送了一两次,孩子就劝她不用了,他们可以自己搞掂。

其实用心观察一下,孩子自理能力强的一般都是家长撒得开手,管得少的。而家长亦步亦趋,步步包办的孩子往往问题百出,而家长因为操心过多,管得太多,孩子独立性差,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尤其是上了小学以后,接到老师的投诉也多,家长反倒更累更操心。

蚂蚁兵团的第一次拓展训练结束了,给家长和活动组织者留下的话题很多,回到主题上,深圳的孩子最缺什么?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中,深圳的孩子不缺吃少穿,不缺见识眼界,不缺自理能力,也不缺品质意志,更不缺吃苦精神,也许孩子们最缺的是家长放手退后,给他们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