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小学情商课,教孩子管理情绪,四大方法帮孩子提升自控力

 明新老李 2022-03-31
文章图片1

昨晚和闺蜜电话聊天,她说自己和孩子聊了一晚上'自控'这个话题,发现我们小时候根本就是'他控',所以一旦有了自由才这么反弹。今天晚上她在吃巧克力,上小学的孩子正好路过,于是她很警觉地说:'太晚了哦,不能吃巧克力了。'想不到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太胖,不能再吃巧克力了,你要有自控力。'

文章图片2

原来她儿子今年就读的加州的小学,开学足足用了三周来讨论'自控力'这个主题。在美国公认的,学前教育中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发展起Self Discipline和Self Control(自律和自控力)。

这样一来,孩子们到了小学阶段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日程,自己规划课下的时间,搜集资料进行研究。闺蜜感叹,这个国家自由了近百年,所以可能他们对于自由和自律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反观我们的教育现实,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在'自律'和'他律'之间摇摆。

文章图片3

过于'自由'的孩子会怎样?

芭学园园长李跃儿老师在《关键期关键帮助》中说:人在他律的情况下,对自由的需求会愈加强烈,但自律却没有机会成长起来,因为一直是在别人看管下生活。

我的另一位朋友,爸爸妈妈都是重点中学的教师,她的生活是完全被父母安排的。一直都是被别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娃,但是她自认为自己没有自由,就像是不反抗版本的《小欢喜》乔英子。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闺蜜倾向于给娃绝对的自由。简而言之就是:想干嘛干嘛。

文章图片4

于是我们每次去她家做客,就会看到孩子把蜡笔丢得到处都是;有时候会爬到餐桌上躺着;从不按时吃饭,总是,午睡之后再吃午饭。她总是略带抱歉地对我们解释:'想让孩子自由自在的长大。'

然而随着女儿日渐长大,她却发现自己没办法给孩子太多自由了。一方面,孩子的脾气好像变得越来越暴躁了,想要什么马上就要,所有的事情一旦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马上摔东西发脾气。另一方面,上幼儿园后,她开始渐渐有很多'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也没办法很好的适应。最后朋友不得不像他的父母一样,对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文章图片5

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却不教她如何'自控',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家长得出结论:他控制不了自己,不管不行。从而回到'他律'的老路上,一旦这个外力消失,长期被家长控制的孩子,就会'报复性'反弹。这就是为什么留学时,有很多脱离爸妈管束的学生,会经常纵酒狂欢或者沉迷游戏。

文章图片6

自控力让孩子更优秀

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可能是因为对于'自由'的思考比较深,所以反而对'自控'更加重视。在和她们群里聊天时,很多妈妈都会说,孩子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叫了好几遍还是不愿意睡觉。或者是遇到爱吃的糖果,就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如果给他拿走,还会大发脾气。其实,这些行为都和孩子的自控力有关。

文章图片7

★、不被情绪左右

Tim两岁刚过时,我发现他在'工作'时会因为进行的不顺利而大发脾气,比如他小心翼翼端着一盘积木蛋糕,如果有一块掉在地上,他就会很生气地扔掉整盘'蛋糕'。即便是我们大人,也经常会因为焦虑、气氛等情绪影响工作或者学习效率。

而自控力可以帮我们将'情绪'带来的影响缩减到最小,或者找到正确的渠道去消减情绪。有自控力的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可能会难过沮丧但是同样拥有从这些情绪走出来,继续尝试的能力。

文章图片8

★、真正享受自由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自己安排过自己的生活,总是在'快去写作业''快去睡觉'的催促中生活。孩子可能会渴望'想干啥干啥',一旦我们放松对他的管理,他几乎百分之百会报复性的反弹,比如平时不让吃巧克力,但是有天妈妈不在家,孩子可能就会吃完一整盒巧克力。

而真正学会'自控'的孩子,是弹性的。在面对无人看管的情况,就有能力在自己的'想要'和'应该'中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并不是'糖果试验'那种压抑内心真实需求的'自我控制',而是主动控制自我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孩子才能获得,也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文章图片9

从情绪开始控制自己

大脑神经科学家发现在大脑中负责自控力的部分,从三岁之后就开始变得非常活跃了,所以宝宝三岁开始就有了自控意识。

美国课堂上的'放羊'状况,往往给我们一种自由散漫的感觉。但是根据朋友的说法:他们是一群训练有素的'羊'。孩子们拥有在课堂上选择坐姿等等形式上的自由,同时他们也必须高度自律去完成'研究项目'。那么他们从小进行的'自控力训练'是怎么样呢?

文章图片10

1、 让孩子有自控意识

'自控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孩子而言有点像是超能力之类的东西。为了让孩子们对自控这件事儿有个自觉地意识。老师在班上组织孩子们讨论,什么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这个话题2岁半以后孩子能大概交流,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聊了。

小学老师会以一个同心圆的形式,来整理我们能够控制的或影响的事物。通过讨论,孩子们能明白,可以直接控制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包括我的言行、我的情绪、我的行动等等。这样做的意义是,自己控制自己,这个概念并不是你告诉他的,而是孩子经过讨论和思考,自己总结出来的。

文章图片11

2、 体验自控的感觉

Tim的幼儿园里有一个帮助孩子体验'自控'的经典游戏。是用孩子们都热爱的肥皂泡来帮他们控制自己。老师先宣布,我们现在要玩肥皂泡啦,孩子们都很高兴,到处抓泡泡。大概玩个三五分钟,老师喊停告诉大家'现在的游戏规则变了,我们要控制自己不去碰泡泡,即便那些泡泡落在鼻上和头上。'

如果有人坚持下来,老师就会特别夸张地祝贺他:'You did it!'在游戏里,即便是3岁的孩子,也能体验到'控制自己'的那种成就感。

文章图片12

3、 感受情绪

控制自己的最重要一项任务,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学习情绪时,无论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通常都会采用艺术创作的方法。先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并且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情绪画出来。

一方面让孩子发现情绪之美,一方面也教会孩子一种疏解情绪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孩子,甚至还要学习将复杂的情绪分析为饼状图。

文章图片13

4、 思考抓狂时怎么办?

第二周课程结束时,闺蜜儿子所在的班留了一个作业:让孩子思考,在自己要失控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停下来。在激烈的情绪下,踩下那脚刹车,是自控的开始,但是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关键。让孩子自己思索得出结论,在下次孩子'抓狂'时,就可以提醒他用自己的方法,让自己重回理性的轨道。

小辫子妈有话说:

孩子的自控力,不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更是一个近乎'童子功'的训练。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最好重视起来。当孩子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就像控制手脚一样熟练时,我们就可以做个'教练'爸妈,安然坐在场边观看孩子的比赛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立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