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囤,苏州农家又称米库、米窠,常用稻草编扎而成,置于室内。多为圆柱体,样子有点像旧时人家厨房内用于焖焐食品用的"焐窠(窝窠)",不过体量大了不少,通常圆径在80-150厘米,高约100-200厘米。农家将新收的稻谷经碾轧成米后,即放于其中,一只稍大的米囤可放储全家半年口粮的稻米。戤者,靠也,但据训诂学家王乘六先生生前考证,它有个专用字写作 身,象征身子靠在容器边上或身上背着容器,与"戤牌头"的"戤"还是有些许差别的。米囤里放的是轧去谷皮的大米,可直接煮成米饭,身子靠着装有大米的米囤却活活饿死,有点不可思议。这意思与北方言"拿着金碗讨饭"相近,是说,明明有着条件,却不知利用和享受,"很愚蠢、很小气"。 苏州人经常将该语放在嘴边,家里有菜肴,却用萝卜干佐餐;家里有很多干净纸张、包袱,却节省得用一张又破又脏的废纸包东西; 家里明明很富裕,却抠得"一分钱掰成两爿用",都会被讥讽为"戤米囤饿煞"。 有时,也用它来形容某人不知变通(甚至是非常呆板),明明有处事或谋生的手段、技艺、门道,却不会利用,不思改变,从而使生活陷于窘境。 ■柯继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