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思二战美日舰载航空兵发展

 tjhx0526 2012-11-30
反思二战美日舰载航空兵发展
一.引言

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遮天蔽日的机群已成为每场战役不可或缺的“风景”。从1941~1945年短短4年间,美国、日本先后将百余艘航母和近9万架舰载机送上了战场,在战争的直接推动下,舰载航空兵的装备呈现出了井喷式发展。零式、F4U“海盗”式、F6F“地狱猫”……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战斗机被推向前线,创下了辉煌的战绩,绘下了无数令人心潮澎湃的画卷。

二.太平洋战争早期舰载航空兵的发展

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空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共计拥有各型舰载飞机近千架(包括水上飞机),其主力为A6M零式战斗机、B5N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和D3Y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当时,日本零式战斗机堪称世界上最先进战斗机,灵活的机动性,高达3000千米的航程(携中线副油箱时),令美国所有现役战斗机黯然失色。二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和九九式舰载轰炸机在世界同类飞机中也是佼佼者。瓦胡岛上空空中翻滚,超低空突进,180°旋转……一系列机动令地面上的美军飞行员叹为观止。而在对英国远东Z舰队进行共计时,看惯了“剑鱼”式攻击机慢腾腾飞行的英国士兵甚至来不及反应,就在灵活的日机面前损失惨重。经过了中国战场上十年的洗礼,日本航空兵种诞生了400名精英飞行员,这些飞行员中最少的一位也有2000飞行小时的战斗经历,多者甚至可达上万小时,这些精英们在战斗中令美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然而,出于对短期内战胜美军的幻想日军极其缺乏后备飞行员。

战争初期,日军飞机注重远航程、轻机体,这是因为日本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上均有基地,且日本多小岛,故日本舰载机有时需转为陆基飞机使用。因此,必须有较大的航程。而轻机体这是为了提高机动性而做出的无奈选择,日本发动机功率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日本缺乏优质汽油,事实上,战后换装美军汽油的日本发动机功率约能上涨30%左右)。为了保证机动性,不得不削减装甲以达到轻量化需求,这就造成了日本军机结构相对薄弱。在受创后容易空中解体,而日机由于机体偏小,而油箱体积偏大,此消彼长之下,留给武器装备的空间明显不足,因此,日机均为纯粹的机型。例如,零式战斗机就不能携带炸弹或火箭对地攻击,相对之下,美机却多为战斗轰炸机型。火力方面日机明显偏弱,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的自卫武器仅为1挺机枪。相对于美军TBF“复仇者”的3挺机枪,实在是弱的可怜!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战机发展思想与日本航空兵现状颇为相配,突出机动性,使得日本王牌飞行员们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和想象力,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机动能力获得了赫赫战功。同时,在战斗机上突出机炮弱化机枪,“零式”装有2门20mm机关炮和2挺7.7mm机枪。机枪火力持续性好,弹道直,但单发毁伤能力弱,机炮单发毁伤能力好,但射速慢,弹道偏弯。在空战中,机炮的操纵难度明显高于机枪。但是,日本王牌飞行员人数高达400余人,根本无需考虑操作问题。因此,机炮大威力的优势就更为凸显。故零式战斗机上机炮明显比机枪重要。

而美国,为了应对日本航空兵的威胁,也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整套规则。战争开始前,美军备战意识严重不足,飞行员素质偏差,因此,美军航空兵作战飞机均身披厚甲,以装甲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火力上大量使用12.7mm机枪,“野猫”式的6挺12.7mm机枪齐射时可以形成一张密集的火力网。其火力密度可以令训练不足造成的瞄准不精确的问题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且当时日机几乎没有装甲,因此,12.7mm机枪的毁伤能力尚且可以接受。

不过,由于厚重的装甲挤占了大量空间,美机油箱相对于日机来说偏小,故航程有限,但美国在太平洋上诸岛相距极远,不用考虑舰载机上岸问题。航程倒也足够了。同时,为了保证气动外形及在航母上起降的需要,美军舰载机的体积不能太大,以F4F“野猫”式为例,其在和零式战斗机相差无几的机体内硬是塞入了比零式多一半的重量的物品,自然导致了机动性的下降,尽管由于发动机功率的增大可以部分抵消机动劣势,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机笨重的天生劣势。

综上而来,美、日在二战初期其舰载机发展思路颇为适合本国各自的航空现状,可惜随着战争的推进,发展的思路却没有与时俱进,颇为遗憾。

三、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美国航空兵发展的问题

战争进入了1943年,美日相继推出多款新型舰载机,并投入大批量建造,美国最终凭借着十倍于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百倍于日本的战略储备能力压垮了日本,最终胜于量而非胜于质,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至1943年,由于日本精锐飞行员损失殆尽,日本飞行员素质大幅下降,此时,日机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仅为270小时,至1944年,降为百余小时,至1945年,再次降为数十小时,甚至有未经训练直接上战场的现象!如此怎堪作战!

与此同时,日机却依然注重机动性,轻视防护性。可惜,机动性的发挥需要素质飞行员,因此,从1943年开始,日本舰载机就陷入了一种机动性发挥不出来,防护性不堪一击的尴尬地步。同时,由于“烈风”迟迟研究不能完成,故经过改进后的零式改型战斗机不得不挑起了与“地狱猫”和“海盗”作战的重任,零式的主要武器为2门20mm机炮和2挺7.7mm机枪,缺乏训练的日军飞行员凭借着如此单薄的火力怎么可能击中美机!也不怪日机在面对F6F“地狱猫”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相对于日军缺机少人的状况,美军可谓富得流油。1943年日本战略石油储备仅2330万桶,且石油品质较差,美国石油战略储备高达二十亿桶!且石油品质优良,丰富的石油供应加上大批优秀后备飞行员(美军标准训练时间540飞行小时),美军飞行员素质远高于日本,再加上战损率的降低,王牌飞行员的增多,在士兵素质上美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时,美机却依然坚持厚甲、机枪,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此时,由于日机飞行员素质的降低,在剧烈机动的空中格斗中,日机鲜有能击中美机的时候。因此,美机的装甲属于典型的鸡肋。而日机各种新型机种虽然依然以装甲薄弱而著称,却也不会再向以前那样,受创后飞着飞着就空中解体了。因此美机要击毁日机就必须将其完全摧毁,而美军战斗机的火力依然是6~8挺12.7mm机枪,在面对零式战斗机还足以应付,在面对零改,天山和彗星的时候却显得毁伤能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军王牌飞行员击落敌机数目偏少。不过应当看到,美机极其注重编队作战,长僚机完美的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火力的不足。

美军的几种新型舰载机均装有新型大功率发动机,惠。普的“心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美国舰载机不断翻新速度记录。在日本零式改型战斗机倾尽全力也无法达到600公里的时速的时候,能飞到605千米/小时的F6F“地狱猫”再美军中仅仅属于配合F4U“海盗”的低档战斗机!但是,美国人的“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思路却造成了美机的极度沉重。美军战斗机的战斗空重甚至重于日本的鱼雷轰炸机!笨重一直是美机的弊病。如果在飞行员素质相当的情况下,F4U与零式的空中格斗中F4U必败无疑!同时,美军拥有上万架的SBD“无畏”和SB2C“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因此,根本不需要战斗机客串轰炸机,而为了这种几乎没有必要的能力而牺牲了灵活性,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战中后期,如若日本采用美机发展思路,厚甲加机枪,那么日本绝对可以再撑上一年,而美国之所以战胜日本,并非胜于质上,而是胜于量。如若美国充分发挥飞行员优势,发展专用的轻型灵活战斗机,并用20mm机炮大量取代机枪。那么马里亚纳打“火鸡”的场景一定会经常出现,而美国舰队在面对“神风”自杀机时也将轻松得多。

三.太平洋战争末期自杀与反自杀

战争的天平逐渐向美国倾斜,至1944年下半年,日本已回天乏术。无奈之下,以“神风”自杀机均可携带500千克烈性炸药,以与敌同归于尽为最终目标,“以机换舰”,在实战中,成百上千架自杀机投入了战争,日机与美舰形成了约6:1的交换比,其“神风”自杀行动在冲绳之战达到巅峰,令美军太平洋舰队震撼。

战争末期,日本飞行员不足、舰载机不足、油料不足,在常规作战中根本不可能挡住来势汹汹的美军舰载机。二战中,日本共建造舰载机约1.7万架(其中超过一半是结构简单的零式战斗机),而美国则建造了7万余架飞机(其中大多数是负责攻击的重型机种),两者的差距可见一斑。虽说“神风”特攻是无奈之举,但却颇为适合日本舰载机状况。自杀机驾驶员无需经过过多的训练,毕竟他们都将在一次攻击中战死,由此可节省下大量燃油,而放弃了专攻航母的策略之后,自杀机可以避开大批徘徊在航母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同时,其无差别攻击也对美军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在自杀攻击的过程中,由于自杀机拆除了大量辅助设备,其灵活性达到了巅峰,因而可以避开大批前来拦截的美机。此时,日机装甲薄弱,防御不足的问题也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不可能有一种飞机在装上数百千克炸药时还能在枪林弹雨中穿行而毫发无损的!

而1944年“樱花弹”的诞生更是将日机的自杀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机如其名,“樱花弹”与其说是一种飞机,不如说是一种大型载人飞弹,凭借着火箭发动机提供的强大动力,“樱花弹”可以在美机反应过来以前撞上敌人的军舰,这种简单的便于战时大规模建造却威力巨大的武器曾一度引起美军的恐慌,堪称日本舰载航空兵最后的疯狂!

战争末期,尤其是在冲绳之战期间,日本的自杀战术一度猖獗。毁灭前的最后时光,日本忽然回光返照,并凭此又苟延残喘了一些时日。但是,这种剑走偏锋的办法根本无法持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傻傻地去送死的。“神风”取得了许多战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拯救日本,甚至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为了避免士兵的大量死去,美国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两枚核弹结束了一切。

同时,在面对常规攻击得心应手的美国舰载机在面对“神风”特攻机时几乎手足无措,在迎头作战时相对航速几乎高达1300千米/小时,美机12.7mm机枪最多只来得及在日机上开几个洞,一旦进入舰队防空圈,日机根本不会与美机缠斗,而是直接撞击美军军舰。此时,美机就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如果追击日机,则会与防空网相互制肘,甚至引起混乱。如果就此放弃,则几乎无法取得什么战果。因此,在面对自杀机时,舰载机所获得的战果远不如舰队防空网,美机的相对劣势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笔者有一点小小的设想。美军在二战中为了对抗自杀机,开始研发早期的舰载预警机,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惜原水救不了近火。因此,在过渡期间可对现役F6F“地狱猫”和F4U“海盗”进行少量改进以满足需要。

至1944年,美国舰载战斗机数目已经显得过剩,我认为可抽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战斗机执行重装化改造。在对机体几乎不变化的前提下,对武器系统执行大规模改动,具体如下:

1.拆除全部机枪,在翼根处安装1门——2门20mm机炮

2.将拆除后剩余空间全部用于安装火箭弹。火箭弹由对地攻击火箭为基础,加装爆破战斗部及平衡尾翼;改为对空火箭,可挂火箭4——8枚

3.拆除炸弹挂架,加装符合火箭挂架,可增挂火箭6——8枚

4.将原先携带的火箭弹全部改为对空火箭

经如上改进,美军舰载战斗机可携带多达20枚火箭。当50架舰载战斗机(按航空母舰载机有三分之一是战斗机。战斗机中有40%经过改进计算,50架改装战斗机约是4艘航母的载机量。对于战争后期平均拥有十余艘航母的特混舰队而言,这是在不算多)进行一轮齐射时,上千枚火箭同时爆炸可引发巨大的化学能风暴,从而击毁并引爆“神风”自杀机上锁携带的炸弹,进而在“神风”机群中引发连锁爆炸。爆炸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在大量杀伤特攻机的同时会打乱其作战阵型,而当其残留飞机再次进攻时,舰队防空网的压力将大幅度降低,如有足够的战斗机,再来一次攻击的话便能将日机的自杀攻击基本摧毁,而一旦自杀战术从机群变成了单机,那几乎不会有什么威胁。一旦遇日本常规战斗机,则美军中依然占多数的战斗机仍足以应付。故此法可以说是当时低档“神风”特攻最便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总结

太平洋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和日本均能用最合适的舰载机来武装自己,可惜,随着战争的发展,美日依然苦守这自己曾经的发展思路而不能与时俱进。不过,仔细地思考一下,或许美国人的重型战斗轰炸机思路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吧!毕竟,美国人作战怕死是举世皆知的,为了保障士兵的安全,美国的舰载机设计师不得不想安全性妥协,但是,美国人拥有着十倍于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飞机制造业可以极好地弥补战斗机自身的问题,毕竟量变引起质变。当十架美机同时攻击一架日机是,无论日机有多么好的机动性都难逃被击落的命运。相比之下,日本舰载机发展思路的落后就更显致命。日本工业的“造血”能力根本跟不上损失的速度。零式因强机动性而辉煌,因薄弱的结构而衰落,日本舰载航空兵最终成了只能以一现的昙花,在短暂的猖獗以后滑向灭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自身潜力远逊于敌人的时候却依然不知变革,只知一味地与美军拼消耗。愚蠢的日本人,你们的失败是注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